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运用数据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教授、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和自然规律,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探究实验,而在探究实验里,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则是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定性、定量地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准确地描述、变现,而且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诱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动机、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是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科学现象,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而数据的运用是探究实验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记录方式。它能够清晰准确地将一些自然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整理,最终归纳出科学的结论。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数据的罗列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生厌倦。那么,如何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来培养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呢?我在长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收效甚佳。
  一、 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自然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准备。在每次动手操作前,一定要明确目的,时间适宜,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如在《观察一颗植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自己事先带来的一些植物出示给学生们观看,如胡萝卜、大蒜、小葱、绿萝枝条、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然后提出:“你喜欢植物吗?你知道这些植物都长在哪里吗?”等问题。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带来的这些植物都是怎么种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时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的结果上报给自己这一组的组长,由组长将本组所有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再次与本组全部组员一起讨论,找出种植方法的区别:有的种在水里,有的种在土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对该课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增强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喜欢自然课的兴趣。
  二、 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诱导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能积极、主动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探求知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动力。因此,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实验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动机,这样使科学课引人入胜,更加新奇、愉悦。
  如教《观察叶》一课时,教师出示事先带来的各种叶子,并对学生们说:“我们一起来给叶子找朋友吧,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把这些不同的叶子进行分类,如按样子、颜色、大小等,再将每次的结果用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总结这堂课的结论现象:叶子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叶子的种类太多了。所以说,通过这种探究实验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手段,可以极大地诱导小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 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能力
  有结构的材料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台。教师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一定数量、一定质量和一定性能的材料,是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的物质保证。而后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要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如在教《用手來测量》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将要测量的物体。比如测量课桌,然后再预测一下自己一拃的长度,最后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再将这一次的数据与第一次预测的数据写在一起。由于我考虑到如果将每一个学生数据进行比较统计,会特别费时费事,所以就以组为单位,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对本组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把本组的数据结果交于班长,由班长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协助下得出科学测量方法,从而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又如上《降水量的测量》一课前,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有关降水的幻灯片放映给学生们观看,告诉学生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这时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降水都要哪些形式吗?是只有下雨这一种吗?”随后在学生们谈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将知道的降水形式及降水量进行数据记录,而后进行整理,并与全班进行归纳分析。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热情投入,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探究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积极努力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节课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合理运用探究实验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一教学手段,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让他们动脑动手认识自然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更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小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静娟.小学科学课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
  [2]李玲玲.小学科学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3):47-49.
  作者简介:
  魏欢,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3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