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生活感知 畅游数学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年龄较小,受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总是很模糊,可以说空间观念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激活生活经验、加强操作感知、放飞丰富想象,使其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空间想象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小学生是从点、线、角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等数学概念中获得一些简单的空间观念。而第一学段学生年龄小,受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总是很模糊,空间观念的形成也较为困难。所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下面我就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空间观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活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积木或玩具,也积累了较多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还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发现,上小学后,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因而教学中要做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获得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一年级“认识图形”中,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各种方形的纸盒、茶叶罐、积木、魔方等,让学生先把这些物品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再分一分。这样做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随意地玩,这是基于学生无意识的认知,然后分类摆。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物品的形状。在分类的过程中,对这些物品的形状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紧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第一学段的小朋友来说,老师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有机地把几何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的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这样的学习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丰富的经验保障。
   二、加强操作感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数学是一个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儿童在感知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他们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可以说低年级学生在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空间观念也是在操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年级的“图形的运动”中,什么是图形的运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抽象,我让他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体验“轴对称”;让学生通过把学具模型移一移或画图等方式感受图形的平移运动;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陀螺并转一转,充分感受到点的旋转运动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机会,使他们在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器官协同利用起来,帮助他们获得直接的感性认知,以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深化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观察。教学中如果单纯以静止的观点组织教学,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片面性的认识,给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如二年级的“小小设计师”,我发现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但相当多的人还不会从简单图案中找出基本图形去感知图形的运动。于是我利用课件直观、动态地演示图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明晰了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后得到的。因此,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动起来”的特点,能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空間观念的形成与深化。
   四、放飞丰富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
   二年级“小小设计师”一课里,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形素材,贴出不同的图案。在这个环节里,我不急于让学生操作,而是先让学生想象,先闭眼想一想:“打算怎样进行基本图形的运动呢?可能出现怎样的图案呢?”想完后才放手让学生拼摆学具,再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刚才闭眼想象的图案跟现在拼出来的图案一样吗?为什么?”同时,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想象,用不同的运动方法创造出相同的图案,再想象很多这样的图形经过运动拼摆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充分想象后再拼摆图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以直观思维为主,培养空间观念并非容易,教学中要谨记“感知是基础,操作是过程,内化是关键,应用是目标”。做到激活生活经验,加强操作感知,放飞丰富想象,利于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军城.谈在形与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4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