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写作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及其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的瓶颈。针对当前写作教学与核心素养脱节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语文写作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实施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实施路径;情景设置;现状
   现阶段,核心素养已成为热门名词,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作文教学如何教是制约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如何把握核心素养与写作的关系,针对写作教学与核心素养脱节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语文写作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实施路径。
   一、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何为核心素养呢?林崇德教授主编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分析并总结了各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核心素养作了如下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而深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具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多维思维能力以及较高审美情趣的人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这些都能体现在富于个性化精神活动的写作上。
   综上所言,要在写作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这是因为写作中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都是在思维的支配下进行的语言操作。其既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这些认识的展开等。我国语文教育家顾振彪说:“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其次,提高文化素养。英国学者巴特勒说:“一个人的作品,不论是文学、音乐、图画、建筑或任何其他东西,往往都是他自己的肖像。”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素养对于培养人的重要性,具有塑造形象的重大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准。最后,培养审美情趣。正如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中提到的“写文章就是为自己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属于自己的风景。日后每读一次,就像走进去散步、小憩,令人舒心而惬意。”实际上,将写作当成享受,是一种美的体验,是感受升华的过程,正如于老师所言:“文字,则是认识,甚至带有规律性东西的沉淀与物化,进而他会规范自己今后的行为,以走向更大的成功。”可见,写作中提高审美情趣与核心素养培养高度契合。
   二、与核心素养脱节的写作教学现状
   现阶段写作教学存在哪些与核心素养背道而驰的情况呢?
   通过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太注重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以直接提出課本中的要求,或者朗读范文的方式开展写作教学。此外,“有的老师会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但是学生所接收的信息似乎和老师提供的不太相同,对老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不是很感兴趣。”[2]就语文教学而言,恰当的情境设置往往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创作激情,启发学生写作思维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情境设置,导致写作教学枯燥乏味。或者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和素养出发,情境设置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无法达到契合,这种情境的设置也形同虚设。
   除此之外,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写作教学的半壁江山。尽管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但在写作课上传统说教的方式还是比比皆是,教师代替学生在写作中自主感情体验的过程,将原本应该生动丰富的写作过程变成枯燥的说教课,学生被迫接受二手知识,缺乏独自的审美体验,写作能力得不到训练,文学素养得不到提升,造成“邯郸学步”,导致考场作文千篇一律。
   更有甚者,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考试中受益,语文教师往往会通过总结历年的考试经验,归纳出一套技巧。例如,有人提出的“表格模仿教学法”。这是一种类似于书法学习中的“描红”的作文训练方法。根据框架和提示填充作文空白。每种题材选一篇标准的文章,将开头、结尾和主要枝干的抽象点、关节点留下来,把文章具体内容挖空式去掉,学生在这个框架中补充内容。
   再如,有人提出的“作文套路教学法”。这是从文本结构进行章法结构模式教学训练。根据不同题材归纳出不同的写作套路。具体来讲,记叙文中记人散文的“引连式”“纪传式”等;记叙文中记叙散文的“悬念式”“对比式”等;议论文篇章结构的“三大三小式”“启感式”等。
   这种技巧性的写作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给学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学生在写作考试中获得确实的受益。但是,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形式呆板,语言华而不实,内容单一,情感单薄。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以及真实的情感体验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忽略真情实感而重技巧,忽略情绪体验而重方式。正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如果内容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可见,技巧性的写作并不是长久之计,其无法确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的写作教学路径
   以上这些情况,或缺乏将核心素养寄予写作的联系与结合,或功利之心淹没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个人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性情的自然。”[3]写作,本应该让学生真正表达出情感。对于写作的收获,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一篇文章的完成或者文笔得到锻炼,能够具体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或者是写作思维得到拓展、思维得到锻炼。很少将写作与核心素养的养成挂钩,凝聚学生的灵魂的深刻性,并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由内而外的转化。然而,写作正是这种内化的外在表现。也许语文教师该另作思考,另觅出路,突破思维的限制,打破以上面临的各种现状,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域下,探讨行之有效的写作方式。    (一)设置交际语境,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通过不同的形式拓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我国语文学者荣维东在《交际语境写作》一书中指出:解决当下我国作文教学弊端的药方——写作应重视交际语境。其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亦是个不错的方式。“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4]任何一次写作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一场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而这需要在各种交流中有意识地锻炼,拓宽思维,自然表达。综合性学习等模块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信息提取意识,让学生在交际的场合中培养多维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语文多方面的素养。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中,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通过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进行写作教学。例如通过辩论,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在交际情境的设置中完成写作促进学生多维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阅读优秀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阅读优秀作品,也是获得感悟的另一种方法。我国语文特级教师毕淑敏说:“很多伟大人物在现实中已经睡去,但在书中他们却微笑着醒来。”学生在阅读别人的作品中产生共鸣,强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阅读优秀作品,也是一种熏陶与感染。“阅读活动即是个体面对审美对象的一种自我确认和发现,是个体以体验参与方式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学生的人生体验尚不多,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阅读中领略生命的意义,开阔眼界,从而启迪自己,这也是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方式。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本单元选编《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独特的审美视觉,并在精细的品味中感受和体验文中人物的精神。例如,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孙权劝学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再通过交流等方式,丰富认识和加深体会,可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领略到优秀人物的精神,由此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进而由阅读促发写作,解决学生在作文中立意肤浅的问题。在人文情怀的熏陶中提高人文意识和素养,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体现。
   (三)捕捉生活素材,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闪光点,提高审美意识,寻找内心真实体验的能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独一无二的。以部编版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指导学生不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例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到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的冲动。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场景进行描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情境的设置自然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例如,刚上初中的学生进入新校园,走进新教室,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这一切都是真实并且当下正经历的,置身真实的情境,丰富感性认知,迅速捕捉瞬间灵感和内心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强烈而及时的美好感受。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学校生活中的细微美,发现身边的美的存在,从而加深情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在真实体验中升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写出真情。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以教材为基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在不断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人格素养,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由此,对教师而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帮助他们在写作中左右逢源的神奇法杖和对优秀人格塑造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7.
   [2]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05.
   [3]王荣生.写作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程新思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1.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8年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文化土壤与教学逻辑研究”(KC-2018053)的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