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剪纸艺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在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取向。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来说,剪纸艺术也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将丰富的剪纸艺术有效地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剪纸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剪纸艺术;美术课堂;非物质文化;创新
  剪纸艺术以其风格的独特美、手法的简洁美、构图的装饰美、色彩的明快美,在民间广为流传。剪纸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与生活、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如何把剪纸艺术的丰富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要能够灵活改变定向。剪纸艺术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拓展更多的创新性与可能性,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在传统剪纸图样基础上进行改变,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剪纸艺术创新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一)增加装饰
  对于之前很少接触剪纸艺术的初中生来说,美术功底较差是制约学生学习剪纸的门槛。但在已有的剪纸作品上增添装饰花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剪出基本形态,如简单的蝴蝶形态,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基本型上作简单改变,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基本型上添加相对复杂、具有个性的装饰花纹,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更深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创建装饰花纹的基础上,利用教师指导的方案,让剪纸呈现出美感的质变。
  (二)变换图形对称方向
  除了在基础剪纸上增添装饰,通过改变对称方向也能提高學生的剪纸审美能力。主要手段是在剪纸基础造型和装饰花纹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剪纸的“连接点”来改变剪纸本身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方式在国外剪纸艺术中已有较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欧美剪纸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欧洲盾牌、徽章等元素,教会学生剪出简单的狮鹫图案,再通过改变剪纸的连接点,创新对称关系,营造良好的审美体验。
  (三)改变装饰花纹
  当前绝大部分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和设计能力,但在剪纸艺术上进行创新设计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给学生布置任务的难度,过于轻松会让学生难以获得提高,过于困难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耐心。教师可以通过在已有剪纸基本造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图花纹来尝试创新设计。还是以蝴蝶剪纸举例,教师在教会学生创作基本型的同时,教会学生几种简单的装饰花纹设计手法,再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自主创作,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四)变换原图花纹
  以上三种方式主要针对于美术基础功底薄弱的学生培养剪纸艺术兴趣,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而言,单纯临摹创作手法已经不能满足其彰显个性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变造型和花纹来获得更加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如将蝴蝶的剪纸基础形态变为对称的火焰,将狮鹫基础形态变为凤凰等,并在改变形态的基础上再进行装饰花纹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剪纸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简化造型装饰
  以上教学手法主要强调在基础造型上,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华丽的装饰创新,但“化繁为简”也是一种常见的剪纸艺术教学思路,能够让学生在花样繁多的装饰手法中更加关注剪纸的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在传统剪纸“囍”字的创作中,教师要给学生传达的就是简单、直观的美感。如何在简单的“囍”字中不通过繁杂的装饰,只利用对称、字体的艺术形态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用工整犀利的字体更能表现欢庆的情绪,还是用圆润浑厚的手法更能表现对良辰美景的展望?通过化繁为简的剪纸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创新服务于剪纸艺术本身的目的。
  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感性
  (一)借鉴他人作品联想
  除了在剪纸艺术中实现自我创新,教会学生使用迁移与联想的创新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针对具有良好创新艺术和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能够深度挖掘他们的创作能力。如在“创意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花样剪纸”课程中简单的花草造型进行结合,在花样剪纸的基础形态上运用创意剪纸中连续对称的手法,让学生将二者的特点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场景联想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剪纸艺术的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其进行迁移与联想,运用于剪纸艺术创作中来。如在“创意剪纸”一课中,连续对称的手法不仅能够做简单的花草图案,喜欢海洋的学生还创造出了连续对称的鱼、乌贼等造型,喜欢舞蹈的学生根据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创作造型。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洞察性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洞察性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通过表面面掌握其内在本质特征。这种培养方式在文化课教学中非常常见,在美术剪纸教学中一样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在“等角团花剪纸”教学中,教师不再像之前那样为学生提供基础形态剪法,而是通过让学生自行探究不同的折叠方法和剪纸技巧,再进行装饰花纹的设计,将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折叠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内在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找到团花剪纸创作的本质,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艺术剪纸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能够借助折叠、等分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除了在已有基础形态上进行装饰性创新、通过联想和借鉴进行创新以及通过自主探究提高洞察能力外,剪纸艺术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维独创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思维独创性主要体现在对剪纸艺术的独立创作方面。在“独幅剪纸”教学中,教师不再对学生作具体的形态要求,对题材、装饰、手法、造型没有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在剪纸艺术中充分追求个性化与差异性,创造出能体现学生个人想法的剪纸作品,尽可能突破课程内容重传统剪纸的思想限制,让剪纸艺术体现现代生活,让现代审美观念和剪纸艺术紧密结合。学生对于这种创作要求往往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挖空心思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一)题材创新
  传统剪纸往往偏向于表现一种事物,这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在独幅剪纸创作中常常会在一个场景中描绘多种事物,包括人物、风景等多种题材,这些题材大多来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当代学生的审美取向。一些拥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还将动漫人物形象以及明星肖像引入剪纸创作中,很好地将传统艺术手法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二)风格创新
  传统剪纸艺术在情感表达方面较为单调,在艺术风格形式上也较为固定,但想象力丰富的中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剪纸技巧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对剪纸艺术风格进行创新。很多学生在创作中将西方抽象艺术风格、简笔动漫风格引入剪纸创作中,将剪纸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相结合,表现出中学生出色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
  (三)意境创新
  传统剪纸艺术表现的内容较为固定,如丰收、婚庆、节日等,西方传统剪纸通常表现在建筑构造、家族纹章、部落图腾等。在学生创作中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可能,例如,学生以环保题材进行创作,展现人类发展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还有学生以爱情为创作题材,展现了年少懵懂、情窦初开的美好,这些审美意境大都通过联想的手法,将现代审美意境和传统剪纸艺术充分结合,给人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
  (四)表现手法创新
  现代剪纸艺术不再局限于“剪”,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剪纸创作,如手撕、模具压刻、套色搭配等。其中不乏有学生将现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剪纸中的体现,充分展现了学生对于现代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
  (五)材料创新
  除了创作手法的创新,剪纸艺术还可以在材料运用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不再受限于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学生在创作时,很多新材料的运用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如有的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皮质笔记本封皮进行树木树干的剪纸创作,让作品在独特的材质基础上添加了一份朴实的美感;有的学生利用废旧试卷进行剪纸创作,借助材料创新表达对应试教育的思考。这些材料创新的手法,不仅是学生废物利用的环保思想的体现,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应该得到肯定和重视。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剪纸艺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洞察力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能让学生爱上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琳.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的融入[J].情感本,2018,(35).
  [2]刘雪刚.让剪纸艺术之花在美术课堂绽放——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剪纸创作[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刘建兰.民间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美术课堂教学创新[J].長江丛刊,2017,(0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