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学科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生字生词,还包括训练听说读写等必备技能。从宏观上来讲,学习语文是对一个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交往规则的初次系统化的渗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改变了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形成的领路人。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分数为王”,快节奏的生活让教育逐渐偏离了初衷,染上了功利的色彩,学习成绩不仅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成了衡量教师水平的“一杆秤”。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怀和感化,即重教书、轻育人。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常常有“感想类”的课后题,大部分教师认为处理这类课后习题耽误课堂时间,于是自行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事实上这类感性习题的设置正是教师育人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价值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引导,使学生成为身心两健的人。
2.社会大环境压缩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首先,人们普遍认为,语文作为母语似乎是天生就会的,没有什么专门学习的必要,只要掌握课本知识即可。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家长未能重视语文学习,教师的工作也很难按照既定程序开展下去。其次,社会的高速发展衍生了很多新兴的词汇和网络语言,有些小学生甚至把网络语言搬到了作文当中,而对一些古诗佳句却知之甚少。时代发展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可过度追赶时代的车轮。如果忽视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语言智慧将后继无人,小学语文教学则会被沦为简单的汉字传授工具,而失去语文特有的内涵和魅力。
3.教学模式仍有“封建残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从现状来看,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教学一线仍然有“封建残余”。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不变的教学模式,应对万变的学生”明显没有存在的空间,长期发展下去,教师水平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很难培养出国之栋梁。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强化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
作为小学语文知识的直接传播者,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学科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先后顺序,更没有主次之分,将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才是语文学科的根本要求。应该从内外两个途径,来强化教师的认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首先,从外部来看,在教育改革中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程序,确保走进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师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教师资格审查中,不但要审查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着重考察教师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行,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考察系统,避免现今只是单纯考察专业能力的缺陷。其次,从内部看,每一个心怀教育理想的教育者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看向世界的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要帮助学生看见浩瀚的知识海洋,也要帮助学生领略宏大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身体力行,起到榜样作用。小学生年龄小,极其容易模仿身边的人,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铃还须系铃人”,社會大环境对于语文学科造成的不利影响还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携手同心来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身为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明确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阐释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的作用。身为家长,要避免功利心态,不能以分数来定夺孩子的成败,不能将“知识有主次,知识等于金钱,能挣钱的知识才是好知识”等错误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教育的本质不是升学那么狭隘,而是让受教育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风雨人生。此外,整个社会也要理性地看待新型词汇和网络语言对于语文学科的冲击,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一个发展趋势。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网络语言意思相同的成语,可以分享一些寓言故事来映射当今的某些社会现象,这样既能将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的衔接,又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进程,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综上,从教师到家长再到学生,每个角色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在逐渐磨合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进而以语文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优化语文教学
(1)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像是一张白纸,教师更像是一只画笔,勾勒什么样的底色到最后就会出现什么类型的画作。因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比如,较为懒惰的学生要督促其多记笔记,以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较为聪明的学生要鼓励其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发散学习,尽可能地拓宽知识广度。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占据主导地位,认真负责才是教师职责的应有之义。
(2)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其实,课外也可以成为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场地。为了优化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其学习课外知识,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科普性质的参观和实践,事后要求学生通过演讲、交流、写作等方式进行反馈。这种途径可以让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不仅有教师的“教”,还有学生自发的“学”,并且“学”的方式多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课外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如此,也就于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文笔不再空洞乏味。
(3)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入手,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布置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目,并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和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最佳伴侣,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语文又是阅读的工具,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失为增强学生语文兴趣的良策。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且面临诸多困境,但是,小学语文前进的道路又是光明的,通过不断协调社会大环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开拓创新教学模式等多管齐下的举措,相信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一定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要继续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语文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群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2]周守莲.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8).
[3]付丽娟.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 ,2016,(25).
[4]张会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对策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 ,2016,(0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