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建兴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构思巧妙的教学设计、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及时反馈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学生兴趣; 个性差异;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05-001
   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主阵地。要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必须追求教学效益,“有效教学”的研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学生有无较大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一、确定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都要从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考虑,不能照搬书本和教参。在设定《杠杆》的教学目标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时间等因素,“杠杆的应用”的知识内容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而是把重点放在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上,让学生有较多时间进行探究。再通过师生合作解决了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完整地按照“创设情景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过程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这个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教学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往往能事半功倍,而过分强调所谓的全面,常常会得不偿失。
  二、优化教学设计,保护积极情感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进行的规划与安排,它包括课前的备课、上课时的改进及课后的反思等。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节时,我课前的设计是:先观察水的三态,阅读、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然后让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就“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及控制展开讨论,最后用投影片的形式就温度计的读数、使用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看到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读数并不像预先估计的那么困难,而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讨论中,却出乎意料的热烈,连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也加入其中,眼看着备课时安排的时间已经超过,但学生却欲罢不能。如果强行“喊停”,学生参与课堂、关心环保的热情会受到抑制。不能让学生热爱物理、关心生存的“积极情感”被几条枯燥的知识性习题所取代,课堂上我及时调整,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以“温室效应的控制”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作为课后作业,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渴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有趣的实验操作,生动的物理现象,有教益的科学趣闻,惊险难忘的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按照教材的编排完成“称重法”求浮力(F浮=G物-F弹)之后,演示了一个“小鸭嬉水”的实验:教者呈现出一架已经平衡(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的天平,左边放溢水杯、右边放砝码,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调平。然后请一学生到前面将一个塑料的玩具鸭子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教师可用一句话来调节课堂气氛,“请未来的‘大衛’给大家表演魔术”),鸭子浮在水面上,溢水停止后,天平又平衡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顿感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老师再组织学生针对现象展开讨论,并适时加以启发和引导,共同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被鸭子排开的水重,F浮=G排”。这时学生发出疑问,“F浮=G排是普遍规律吗?”教者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桌上的器材(课桌上有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水、溢水杯、量筒、小烧杯、小的食品保鲜袋、干抹布等)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经粗略统计,80%的小组实验完成较好,学生用小食品袋中灌水后扎口作漂浮、悬浮体(有残气漂浮,无残气悬浮);用小食品袋接住溢出的水测G排;或用量筒中升高的水面作V排……我对设计好的小组给予夸奖,对差的小组给予鼓励。
  四、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提高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及认识自身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内驱动力。如何处理好“关注个体,面向全体”,让“差异”灵动,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同样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五、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
   尽管现在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毕竟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方式在师生之间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强调学业检测成绩的情况下,强控制的老师所任课班级往往成绩更好。因此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是一个有待不断研究和落实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激发科学兴趣。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
   总之,有生命力课堂的形成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玉民主编.《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苏明义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