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睿

  摘 要: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精准、缺乏协同育人等问题。通过精准资助、强化“三全育人”格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全育人; 资助育人;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148-001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1.“三全育人”的构成要素
   “三全育人”模式是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动态育人模式,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育人的主体,主要解决“谁育人”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的时间,主要解决“怎样育人”的问题,具有动态性。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的空间,主要解决“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有全面性。[1]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2.“三全育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有机统一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谁育人”、“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明确了育人的主体、方法和目标,从多维度共同构建育人模式,三者缺一不可又各有侧重。全员育人从育人主体出发,将高校党政干部、教师、服务人员全部纳入到育人队伍中来,多方参与,协同育人;全程育人从时间维度出发,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针对在校期间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全方位育人从空间维度出发,将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导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意蕴
  1.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通过资助教育引导受助大学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党的温暖。在资助工作中培养受助大学生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向上向善心态,培育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以资助育人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逐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一体的混合资助体系,通过经济上的资助帮扶,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良好的习惯、向上向善的心态、诚实守信的意识、知恩感恩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2]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
  1.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精准。大部分高校是以学生所提交的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民政部门所出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这就造成一些不讲诚信的大学生通过人情关系获取虚假贫困证明,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骗取国家资助的现象。第二,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由于学校资源和条件的限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多为低端型、劳动型岗位,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学生在劳动工作中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第三,缺乏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合力育人,协同育人。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合作,工作中没有形成合力,育人效果不明显。
  2.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第一,完善高校家庭經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实施精准资助。学校要建立学生资助育人日常管理机制,实现动态化管理,跟踪管理,如实记录,准确掌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与学生个体及其家庭相关的消费信息,建立数据库,根据大数据的变化来确定学生经济状况。第二,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把物质济困与精神解困同步推进,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3]第三,强化“三全育人”大格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资助育人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联合发力,协同育人。国家要在资助经费的配置上总体把握,合理分配,对各高校资助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激励高校积极践行资助育人;高校要积极宣传,赢得社会资金捐赠助学;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保障服务工作,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8XGJPG3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顾鑫.高校“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杨士同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2月第51期
  [3]蔡志敏,张晓辛.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0月第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4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