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林院校“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蒙仲举 高永 党晓宏
摘要:“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及以往的授课模式,再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了“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尝试采用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初步建立了具有农林特色的“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关键词:农林院校;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0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多,不仅要求专业知识过硬,而且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其中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重视[1]。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实现过程,科研创新能力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2,3]。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对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知识、行业动态,以及该领域所研究的最新方法、技术与科研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优化,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激发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不集中、系统性差。“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荒漠化防治研究历史、研究内容分支以及前沿内容与先进方法,具有时效性、系统性的特点,授课方式主要由专题讲座、讨论和课程作业等内容组成。目前该课程教学任务由本专业几位教师共同承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熟知的内容和所擅长或研究的方向进行讲解,这样就会导致每节课的内容不集中,衔接性较差等现象,使得学生不能够系统性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以及相关内容所涉及的重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缺少合适的教材。“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是研究生期间的重要课程,其属于一门动态性较强,会随时变动、更新的,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尚未编写合适的教材。教师多以案例和科研成果讲解,学生主要依靠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自学。因此,课程理论框架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3.教学手段简单。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学生认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目的性不明确,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差以及学生的听课效率变低,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明显。
4.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到目前为止,考试是能够快速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有效方法[4]。而本课程最终的考核形式是要求学生总结出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研究的研究报告。整体来说,考核方式较为单调,不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大多数学生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查找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理,稍做修改就提交作业,更有甚者,直接拿来就提交,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去评价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改革
1.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系统化。“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的目的是在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扩宽学生眼界,并且及时地了解学科动态,为此这门课程的重点则是使得学生及时地了解并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体做法是以重点知识为主线,循序渐进,讲解形式则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强化讨论交流”,更加重视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内在联系,加大全球荒漠化研究比重,引导学生聚焦热点。例如,在土壤风蚀研究方法进展时,可重点讲解示踪法及其沙尘物源国际争论的科学解释,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或者行业部门的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学科领域研究的讲解,其主要内容包括该学科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学生可自由发挥,把自身不懂的内容或者对其理解性的想法,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扩宽学生视野,激发新的科研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引入“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法,适当增加“VR”等先进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传统多媒体授课与学生个人终端授课相结合,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将个人终端由手机娱乐转变为手机学习,能够随时与老师进行交流。
3.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转变以往的传统评分方式,加强平时成绩权重,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分值,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考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地引入到课程学习中。
三、“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改革成效
“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改革,系统化了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了课程考核形式,同时使得增加的专题讲座更加系统化,并且具有更好的衔接性。从而学生获取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并且能够及时地接受最新的学术动态,激发新的科研想法和思路,使得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相关内容,知识面再不断拓展、延伸。进一步来说,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科研技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文永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80-181.
[2]徐畅,王冬梅,张洪江.北京林业大学“梁希”理科班培养模式及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17-20.
[3]赵媛媛,丁国栋,高广磊.梁希实验班“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5):45-47.
[4]高永,张武文,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15-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