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要对德育管理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德育管理的方法要清清楚楚,只有这样,希望更好的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德育管理
  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学校是学生成长和性格养成的主要阵地。作为班级管理者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在德育管理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管理是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来说,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实际本职工作,也是其作为一位教师体现自己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记忆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且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德育管理及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德育管理管理工作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班主任德育管理内容
  (一)思想管理是基础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是思想管理。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思想方面偏离正轨,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正常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管理,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对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错误思想苗头予以纠正,为他们的思想健康打下基础。
  (二)语言管理是重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语言管理。小学生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全,这使得他们会出现他们在某些时候并不能理解和辨别自己所说出话的意思,一些语言问题就因此出现。其二是他们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如果语言环境不佳,他们也会受到干扰,影响他们的语言行为正确性。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目标,做好对他们的语言管理非常重要。
  (三)行为管理是关键内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关键内容是行为管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问题常常会酿成恶劣的后果,例如同学之间的推搡打闹,甚至是打架等。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让他们能够成为举止得当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实现对他们的人身安全保护,教师必须要在德育管理中将学生的行为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来予以管理,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改掉错误的行为习惯。
  二、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方法
  (一)家长式关心
  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来说十分有效的是家长式关心的德育管理方法。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这使得他们在遇到事情、受委屈以及受表扬的时候都想要跟家长去分担和分享,这是学生寻找归属感的一种行为。然而,在学校中他们无法实现与家长之间的实时联系,而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园中的监护人,其就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来通过成为学生的家长来给予他们关心,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学生能够认可教师这个家长,教师一定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多关心学生,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而喜欢和爱戴班主任,真正的建立起师生之间融洽的“家庭关系”,为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二)朋友式交心
  最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特征的方法是朋友式交心的德育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就必须要让他们放下心中的芥蒂,能够与教师进行心交心的沟通,以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或游戏,以此来拉近教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的信任班主任,从而做到愿意主动的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班主任,让班主任在分享他们的快乐,排解她们的忧愁过程中,实现对他们的德育管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式谈心
  最严肃、最直接、最具效果的德育管理就是教师式谈心的德育管理方法。其是让教师以本职工作状态去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对教师之间的沟通,来给与他们在思想、行为、语言上的指导,以硬性的要求来阻止和杜绝一些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相比较而言,教师式谈心德育管理更为死板,但其因为教师师威的存在,会对学生产生强硬化的要求,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学生的德育管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三、总结
  小学班主任管理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对于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在学校当中的监护人,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德育管理,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素质水平。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教师可以不断的变化自己在德育过程中的角色,带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以求能够让他们信任班主任,愿意听从班主任的管理,从而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4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