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佳

   摘 要: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具有人力资本、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具备一定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用。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可以实现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济效用的最大化。文章简述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属性,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素,并提出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06-02
  一、前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教育部在2007年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到2017年5月,全国已有324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成为和英语、翻译并列的三大英语类专业之一。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是使用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及工具来研究语言。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来看,语言实际是一种人力资本,商务英语的学习是对经济的投资,这种投资必然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前提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增大商务英语教育内部效益必然会促进外部效益的提高。本文即从语言经济学这一视角来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二、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属性
   语言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对语言的影响,二是语言的经济力量,即语言行为是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一门学科,实用性是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严格来讲,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但从事商务活动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商务英语除了具备语言学的特征之外同时又具备经济属性。从语言经济学这一视角来看,商务英语的经济属性包括人力资本属性、公共产品属性、商品价值、经济效用。
   1.人力资本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技能和经济地位存在着密切关系。要想具备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就必须学习经贸理论知识、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等,这一过程需要花费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而掌握商务英语语言技能之后,就能带来经济上的回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等。同时,国家投入成本进行商务英语教育培训也能带来收益,如拉动外需,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合作等。因此,商务英语学习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2.公共产品
   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指的是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从这一点来看,在与其他国家人群进行经济活动时,商务英语为多数人共同使用,而使用之后可以降低不同语言群体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往来,更好地为经济活动服务。这种公共产品属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商务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又是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和投资。
   3.商品价值
   语言经济学把商务英语看成一种商品,而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该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务英语的使用能够帮助不同语言群体从事经济活动,完成贸易洽谈,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使用商務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商务英语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
   4.经济效用
   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语言在不同场合的使用程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商务英语作为交流和沟通工具,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以商务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较强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商务英语人才数量的增加,表明商务英语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提高,将实现更大化的经济效用。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素
   1.专业要件的人力资本属性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人力资本可以归为四大类:教师人力资本、学习者人力资本、企业人力资本和语言人力资本。我们不妨把商务英语看成一家企业,教师人力资本则可被视为企业的软技术资本投入,而这种资本的价值和投入方式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即学习者资本的品质和收益。在这层投入与收益的循环中,优秀的教师资本投入势必会带来学习者和企业的认可。企业人力资本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是一种参与产品生产的协同育人资本,这种资本投入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通过协同培养,生产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即商务英语专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预期收益。
   2.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多重价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商务英语承载着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和风俗文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语言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商务文化。语言学习和商务文化的有效契合才能带来利益的最优化,从这个方面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商务英语人才通过商务谈判、商务翻译等语言活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通过这些活动又可以获得工资、奖金等,经济效益是双向的。从这一点来看,建设好商务英语专业会带来经济价值的增值。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除了为个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之外,还能提高商品的感召力和顾客对品牌的认同力,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好,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这方面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还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
   3.效用最大化原则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是一门专业的核心要素。高校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时,要让课程形成体系架构,而不是单独地把某一门课程建设得很好。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设计、更新、完善课程体系时,要坚持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因此,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时要考虑课程内容是否完善、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学习者个体作为一种专业产品在今后发展中的适应性。学习者作为产品要努力让自己增值来满足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要通过可以增值的课程体系构建来加大学习者的预期收益。    四、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具体建议
   1.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国际化、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特点,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把学校看成工厂,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该产品是否具备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出厂之后是否符合企业需求,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被淘汰,这是进行专业建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以2018年12月第六届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泰州现场招聘会为例,此次招聘会共307家单位参会,其中有46家明确提出招聘和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学生。从提供的岗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多集中在私营和外资企业,少部分在国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就业。这就需要高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充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形势,把该专业今后可以从事的岗位列举出来,结合每个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任务精心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适应今后的挑战,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课程教学相结合
   商务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高校教师可以采用四阶模块式教学模式,即包含综合素质、语言能力、商务技能、产业知识四个模块的进阶教学模式。其中,每个模块都包括通识课程、语言课程、商务课程和产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商务知识的感知和内化为主;语言课程则重在语言运用的娴熟度,能随着情境转换及时调整语言运用策略;商务课程是对商务流程的解读,重在操作性; 产业课程是对产业流程和产品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将企业请进课堂,将课堂搬进企业。在产业课程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岗位分类,按岗位类别实施小班化教学,最后根据学生的选岗情况安排顶岗实习。
   行动领域要加大實训教学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商务环境,让学生熟悉并自己开具常用的单证。要以应用为驱动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引入先进的实训系统,让学生在浓郁的商务“实战”氛围中完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此外,教学内容要注重与产业的紧密联系,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模拟大型交易会、展销会等,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其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尽可能地要求学生采取调查报告或商业企划书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将学生分组,让组内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文字的撰写,实行团队合作、协同学习。学生写调查报告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企业专家共同指导。而进行毕业答辩的时候,组内学生可以分别汇报各自所负责的部分,答辩教师则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和小组总成绩。
   3.基于PDCA循环的专业预警机制构建
   PDCA循环指的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来的,已在国内众多企业中广泛应用。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地方企业的经济需求,在构建专业预警机制时也可以采取PDCA循环方式,和企业保持一致。
   高校要以国家部委“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定位制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在制订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专业综合评价指标。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就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包括多个二级指标。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导向、地区经济、人才需求、生源状况、就业情况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以及优势专业课程因素影响等。其次,高校还应加强和政府机构、地方龙头产业的联系。要建立“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需求预警机制,明确彼此的权利、职责和利益,使三方互为补充。
   4.注重校企合作
   高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时不能闭门造车,要注重调查研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在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和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制订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要让企业切实参与专业建设,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机制真正发挥服务作用。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投资,建立可用于实际操作的实习平台,实现高校和企业在课程体系上的有效合作。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商务英语技能训练,能使所学的商务英语课程知识得到灵活的应用,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操作熟练的学生可以优先进入企业就业,这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郭亚卿.商务英语语言经济价值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2]邵珊珊.办好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J].外语教学, 2018(11).
  [3]李淑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商言商”创新之路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11).
  [4]朱艳宁.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价值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徐佳(1981-),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