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发展运动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岭
摘要:“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的最终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如此。而在当今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的现象还很普遍,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发展运动能力,享受运动的乐趣。深度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与合作學习,迁移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最终达成深度学习。
关键词:真实情境;深度学习;运动能力;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B-0053-03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是:主要包括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1]。这三个方面中运动能力是最基本的载体,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2]。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还是有些区别,但就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应该是一致的。
在当今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的现象还很普遍,甚至出现一节课只学习一个单一的技术,课堂上学生简单枯燥地进行重复练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发展运动能力,享受运动的乐趣。笔者学校正在进行“深度学习”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于是笔者对深度学习有了简单的了解:深度学习是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基于理解进行知识建构,基于真实情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域来看,实现深度学习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3]。于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创设真实情境来进行深度学习的探索,力求在体育课堂中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体育课创设的情境必须具备学科特征,运动情境正是属于体育课的真实情境。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为设计真实情境提高学习效果,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着手。
一、课前——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计深度学习的环节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教材分析而言,教师不仅要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要明确本课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要清晰地知道本课教学内容在此运动项目中的作用,也就是该运动项目的属性和特点。当完成这些相关的分析之后,教材分析才算真正完成,才可能设计出适合该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
从笔者的实践来看,根据运动项目的核心特征来设计是一个操作性强且可实施的策略。比如,体操类项目可以从良好的身体形态,对姿态美的欣赏角度来设计。除了技术动作之外,每次练习的开始动作、结束动作,给学生创设了体操运动项目的真实学习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除了研究教材,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科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运动情境真正发挥其效果。比如,球类项目比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似乎不大可能,但是换种思维,我们可否弱化规则,改变场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定新的比赛规则和方法。虽然比赛不正规,但是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运动项目体验,这个是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课中——创设各类情境,提供深度学习的保障
(一)创设“组合练习”情境,促进学生提升技能
体育教学如何从单一重技术教学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能力发展是关键。而原先的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个单一的技术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前的体育教学,所以才会出现个别学生篮球单个动作技术水平不错却不会打篮球的现象。深度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组合练习(由单一动作组合而成)提高技能,提升运动能力。
笔者在水平一(二年级)“篮球与游戏”内容的课例设计中,不局限于单一技术动作的传授,更多地创设“组合练习”情境,帮助学生把习得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方便在课后进行自我锻炼时加以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体育课堂的深度学习。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组合练习情境:原地拍球+抛接球——行进中拍球+抛接球。笔者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接触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仅是教会简单的技术。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球类项目中的组合练习是运用最多的,只有当这些组合练习都能真正运用时,比赛才有可能真正开始。这样才能实现球类项目教学为“打比赛”而服务的目标。
(二)创设“比赛游戏”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运动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学生能够开展自我锻炼和参加比赛,喜欢并愿意参加一个项目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比赛游戏”情境,哪怕这个比赛的规则不一定是真正的比赛规则。这些运动体验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个项目,而在不断的比赛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还是在水平一(二年级)“篮球与游戏”的课例中,教学对象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笔者在学生完成组合练习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2对1”对抗赛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示范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进攻的人该如何做?防守的人又该如何做?”之后,学生3人小组带着问题去探究练习,在练习中体验并找寻答案。这样一个“比赛游戏”情境的设计,通过改变和简化篮球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将所学技术在“对抗游戏比赛”中进行运用,并在比赛游戏过程中提高体能,巩固所学,真正做到“深度学习”。在笔者的球类项目课堂上,这样的“比赛”基本上每节课都会安排。即使刚开始学生不熟练、不清楚,但是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们在比赛中不断体验技术、战术的方法,这些都是在其他情境中无法达成的。 (三)创设“问题任务”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在创设运动情境过程中,明确问题任务也是笔者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项目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任务,在此基础上创设具体的运动情境,由学生通过运动体验来完成相应的问题任务,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
笔者在执教水平二(四年级)“折返跑”内容的课例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身体技能,设计了几个任务情境:自然地形跑(绕标志物)—触墙折返跑—触大标志桶折返跑—触小标志桶折返跑—触地折返跑。学生在设置的这些情境中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如何做到在快速跑过程中折返”思考和行动,通过不断的运动体验最终找到方法,解决了问题。当然,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相关的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要时要进行分层教学和不同任务布置。
(四)创设“小组合作”情境,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指由2人或2人以上组建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制定契约、创建关联、加强沟通等方式,形成个体与个体之间互助互学、共同成长的合作学习方式。体育课相比其他学科,教学组织除了集体练习之外,采用最多的就是分组练习了,也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充分显现出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相关契约,与学生一起约定共同遵守。比如:你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活动吗?你愿意帮助同伴一起完成动作吗?你愿意与同伴分享练习的感受吗?你愿意为了团队的胜利付出努力吗?
在笔者的体育教学中,每次课基本上都会采用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小组的人数有2人、4人、6人、8人、10人,小组合作的人数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当小组确定好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握手、击掌、拥抱等方式加深友谊,认同小组人员,在练习中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相互鼓励、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情感。而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同伴之间的相互指责,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以及评价就尤其重要。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这个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初期时,评价以“能合作”为依据;合作中期,评价以“会合作”为依据;合作后期,评价以“好合作”为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提示学生怎样解决,从而让学生真正达成“合作学习”。
三、课后——依據课后小结和教学反思,拓展深度学习的实效
在体育课结束之前的课堂小结这个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本课教学内容的反思:学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运用的方法是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除了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之外,还包含与本课相关的一些练习的组合运用。教师有时还可以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型竞赛,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运动技能在课外进行运用实践,从而增强深度学习的实效。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创设了真实情境,是否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是否帮助了学生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是否发挥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5,5.
[3]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54.
责任编辑:石萍
Practice of and Reflection on Deep Learning in P.E. Teaching
JIANG Ling
(Taicang Zhu Diwen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China)
Abstract: “Putting what is learned into practice”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all kinds of learning, which is also true of P.E. and health courses.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learning skills for the sake of skills” with students’ low enthusiasm about participation, and let alone develop their sports ability and enjoy sports. Deep learning emphasizes students’ transferring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authentic situations by way of 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ractice, teachers may create authentic situations before class, while class and after class to develop students’ sports ability and to enhance their disciplinary accomplishments, eventually attaining deep learning.
Key words: authentic situation; deep learning; sports ability; primary school P.E. teach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2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