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兴起,多媒体教学已大量运用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内容,合理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反而可以优化阅读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发学生的思维,下面是关于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小学语文课程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经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人们感知事物才有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各项现代信息技术,将视、形、声、情、说、听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有意思的动画、好看的图片、悦耳的声音,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因此采用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十分重要。这样既实现情境交融、情趣相投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找到他们学习的动机。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引入图画、引入问题、引入情境、引入悬念,引入表演、引入音乐这些方法。
(二)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体验情境升华情感
一般来说,很容易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各项情感功能的体验,他们的认知功能也会不断提高。这样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主动、丰富、深刻,教师可以采用合適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各种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这些人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儿童和谐整体的发展。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方便老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各种学习共鸣,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最佳效果。
当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被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调动学习热情。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情境,积极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通过教学这篇文章发现,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图片图画,都能体现东方之珠的亮丽、辉煌。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课型特征,将语言文字和图画视频相结合。通过读感受“东方之珠”的繁华,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乐学、好学中体验追求美好、热爱崇高的精神。
(三)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突破各种难点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区分好各种重难点。把握好教学的主要环节,如我在教学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可以大量增加视频课件教学的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更能体会到荷花的美好。我们在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后,想象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反而更能体会“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种思想感情。
(四)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都是针对集体的一种教学,因此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就比较少,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如今多媒体网络技术非常发达,不但可以储存多种信息资料,而且可以储存各种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整理课件的时候,多运用超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重视一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求相应做出教学计划的改变。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把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合理运用各项信息技术。避免出现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行为,避免内容五花八门没有侧重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将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五)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阶段而言,大部分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以课本教学为主,老师还是采取读课文、讲课文的方法,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直接化,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质量不高。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由于不受空间、时间、宏观、微观的限制,放映教学中涉及到的过程、现象、事物,这样就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透过事物的各种发展变化、声、形、色各方面去汲取知识,了解世界,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实现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不但激发了学生眼、耳、心、口的各种感受,完成了学生左右脑的并用。改变了以往“黑板+老师+粉笔”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说、听、写、读”等基本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报,2017.
[2]韩露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延边大学报,2017.
[3]明显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报,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