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新课改走进初中物理实验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安宏国

   摘 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生命线,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中的很多公式、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实验教学,为学生的物理学习保驾护航。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实验教学效率低下,影响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要让新课改走进实验课堂,借课改的东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制定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实验举措,为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主观性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定为考查的主要标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南,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发展理念,通过在试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兵。要想实施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摈弃传统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的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地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知识内容“竹筒倒豆子”般一股脑儿地全部塞进学生脑海里,没有学生思考的余地。新课改下,教师一改传统教学的做法,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实验过程,在初步了解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学生的面前有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并说一说选择的理由。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测量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直尺放得不标准、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没有垂直等。针对学生暴露的实验错误,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找出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生成新知识。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选、放、看、读、记。就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二、分组实验
   小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初中物理中的很多实验单靠学生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调动他们获得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有的根据两只手指顶住一支铅笔,笔尖一端的手指感到疼痛,猜测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还有的根据铁块与木块放在同一块海绵上,海绵受到挤压的程度不同,猜测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学生根据生活现象,猜出很多因素,如受力面积、材料、被压物理的软硬程度等。这么多因素学生一人通过实验去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显然困难比较大。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化解实验的难度,推动实验教学的进程。
   具体操作教师可以让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如第一组负责验证“受力面积”,第二组负责“压力的大小”……各小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经过逐一验证,最终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为后续压强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生活实验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只有基于生活的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拉进物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陌生感,从而增强学生实验学习的信心。反之,脱离生活的实验教学所带来的陌生感,必定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和实验探究活动。如利用塑料手提袋和细铜丝制作“孔明灯”,研究浮力;利用废旧电池和木板制作的电动风车,探究能力转化等。通过这些生活小实验,不仅拓展和延伸课本知识,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基于新课改环境[J].新课程(中学),2018(1).
   [2]吴良.找准症结 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0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