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更是检验学生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平台。文章从面向研究生开展的创新创业竞赛特点出发,分析地方高校研究生参赛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大宣讲及组织力度、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多学科交叉组队提供平台和将竞赛获奖纳入研究生毕业成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期帮助地方高校认清竞赛开展的现状,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创新创业竞赛育人体系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90-02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通过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选拔的方式,既可以锻炼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促进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向社会实用价值转化。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奖项的研究生的自我成就感,在无形之中也扩大了高校人才的就业平台[2]。
  一、面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特点
  2019年国家级面向研究生报名的创新创业竞赛主要包括“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其中“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研究生群体最为关注的,包含11项主题赛事:①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②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③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④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⑤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⑥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⑦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⑧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⑨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⑩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11}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如今,以研究生为参赛主体的创新创业竞赛,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围绕国家急需领域,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从各大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的赛事说明中可以看出,参赛项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围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能源体系、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国家重点急需领域,协同行业协会举办主题赛事,知名企业提供经费赞助,参与赛事命题和项目评审,并在竞赛环节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硬件支持。
  第二,面向创新型高端人才,参赛研究生自主实践性强。随着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各院校研究生的广泛参与。研究生群体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时间较长,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理论储备及实践研究经验,了解一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对新兴产业有较为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面临的问题
  根据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评分办法,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并获奖,可以在上海就业申请上海户籍时加分[3],这大大激励了上海高校研究生积极参赛,尤其是在“基本要素分”上不占优势的上海地方高校研究生。虽然研究生参赛的热情很高,但仍面临如下问题。
  1.对竞赛信息掌握不够。地方高校研究生在选择参加何种竞赛时,多数情况是参考本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参赛经历,而不是结合竞赛赛题与自身优势进行合理化分析与匹配,没有提前掌握竞赛的报名流程、作品要求、赛制安排和评审标准等信息,这就导致有些研究生在参赛过程中因时间不足等原因半途而废,有些研究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作品却并未参考评分权重展现各项指标。
  2.找不到合适的参赛项目。由于研究生在课堂学习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汲取的理论知识较多,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机会较少,导致面对关注时下经济社会热点的竞赛时,常常感到茫然,找不到合适的参赛项目。
  3.组队成员学科单一。面对综合性的竞赛任务,研究生需要团队合作才能高效完成,但在组队过程中常常选择同一课题组或相同班级的同学,这就导致成员之间的优势专业和思维模式差异性不大。然而,根据竞赛过程中的任务分解,团队成员如若可以优势互补并具备多学科应用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科专长合理地进行分工配合,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才更大。
  4.占用课题研究时间较多。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与提升科研能力是互相促进的,但部分研究生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参加竞赛的项目与课题研究方向毫无关系,导致创作参赛作品不能与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相得益彰,还会面临与导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时间相冲突的问题。这样不仅会降低参赛作品获奖的可能性,还无法得到导师的支持与指导,对完成正常学业产生消极影响。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改善措施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创新创业对社会高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对于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重视研究生在参赛时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高校的双创教育。
  1.加大宣讲及组织力度。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对竞赛信息掌握不够的情况,首先,在研究生入学教育大会上,可以向新生普及研究生竞赛的种类、面向学科和激励制度,让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注意发掘创新创业的机会,开启学以致用和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此外,可以结合历年赛事开展的时间规律,提前与赛事优秀指导教师、行业专家和往届参赛获奖研究生沟通协调,并在接到赛事通知的第一时间召开赛事宣讲会,向有意向参赛的研究生说明赛事安排、指导参赛技巧并交流获奖经验,进而逐步做到有备参赛。
  2.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很多研究生是第一次参赛,遇到困难一时未能解决就容易放弃,需要有指导教师的跟进与支持。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双创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竞赛指导能力和经验水平,并鼓励研究生导师投入竞赛指导,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
  3.为多学科交叉组队提供平台。为了更好地解决不同赛程阶段对参赛队员技能的不同需求,地方高校在举办赛事宣讲动员会、赛前指导讲座等活动时,可设置“自由组队”环节,搭建平台让研究生展现自身优势和组队需求,现场了解参赛意愿,匹配核心技能,组队完成后明确大致任务分工,积极为报名参赛做准备。
  4.将竞赛获奖纳入研究生毕业成果体系。在研究生毕业成果评定体系中,应纳入结合学科方向和课题研究内容所取得的竞赛获奖成果,激励研究生通过课题成果参赛的形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为参赛项目提供理论支撑,自主挖掘课题所能产生的经济优势和社会效益,进而根据参赛反响对课题前景进行现实检验,并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参赛的支持力度。
  四、结语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在参加双创竞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在对竞赛信息掌握不够、找不到合适的参赛项目、组队成员学科单一以及占用课题时间较多等问题,并依次提出了改善措施和优化建议,为地方高校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史耀媛,李昱良.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及提效策略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4):52-55.
  [2]杨婧.“互联网+”竞赛在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00-102.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畢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9-04-30)[2019-05-07]http://www.firstjob.com.cn/folder76/folder79/2019-05-07/4122.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