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 聚焦表达 提升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托教材,聚焦表达”,在迁移仿写中逐步形成语感,最终“提升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关注方法;提升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是教“课文”还是应该教“语文”?……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许许多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其实早在多少年前,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教会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说到底就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通过一篇篇语文教材的学习,我们的学生要会说话,要会写文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凭这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但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重读懂‘写什么’,轻学习‘怎么写’”的现象,对和文本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表现形式关注不够。所以笔者觉得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堂必须从偏重内容分析转变成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其实关注文本表达,也是落实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关注表达的要求。如第一学段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等等这些要求,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以逐步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形成阅读、表达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托教材,聚焦表达,”在迁移仿写中逐步形成语感,最终“提升能力”!下面以苏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为例枚举一二。
一、 品词析句,体会精妙,迁移仿写
例一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选自《第一朵杏花》
课文中的竺可桢了解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确切时间后,兴冲冲地去观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品詞析句”,抓住一个“捧”字去品读它的妙处,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不经意的“捧”字,赋予了杏树的可爱——她正向大自然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生机与美丽。一个“捧”字,既写活了杏树,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情趣。
例二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选自《燕子》
在这句话中,“赶集似的”也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万木争春、绚烂蓬勃的动人春景。这生动活泼的表达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
通过以上教材中的两处实例,让学生们知道其实在第一单元中,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所以教材练习1中,才会出现了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仿写句子和片段的练习。如果在教学相关课文句子时,就关注了其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其作用,此时的仿写练习就水到渠成了。
例三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选自《沙漠中的绿洲》
教材中的这一句排比句式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带领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作思考比较:作者为什么一连用了三个“买来”而不用一个“买来”表达?然后出示句子“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木和花草”,让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到:三个“买来”,用排比的手法让我们感觉到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买到的,突出艰辛,代价大。排比的强调作用在比较中一下凸显出来。
再如《鸟语》中,“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也是一段比较典型的排比句。教学时,不仅让学生从内容上加深认识到“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还要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上很有气势。然后借鉴这种写法,进行仿说练习,如:“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认识到坚持的可贵;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懂得了孝顺的重要;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学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实现有效迁移。
还有《人类的老师》一课,“人类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硬的坦克……”可以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模仿说话:人类还模仿哪些生物造出了哪些东西?既是对句式的巩固,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
二、 不同文本,关注表达,有效练笔
教材中的文本多为经典,阅读教学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
例一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选自《燕子》
在《燕子》这篇散文中,课文一开头就在第一小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形象。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画简笔画的形式感受其表达特色后,再进行写法提炼,让学生明白之所以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会跃然纸上,是因为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方法,那就是“有顺序、抓重点、用修辞”。学生明了后就可以设计课堂练笔:模仿燕子的外形描写方法写写其他动物,于是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能写出同样精彩的片段:“一身洁白如雪的绒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一对红宝石似的眼睛,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身光滑柔顺的绒毛,一对机灵闪亮的小眼睛,加上一条如降落伞般的大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学生的仿写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例二 “只见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选自《三顾茅庐》
课文中的这一段精彩的景色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隆中风景秀丽,是个灵秀之地,暗示此地藏龙卧虎,诸葛亮才能不凡。课后一个练习要求模仿它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色。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仔细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其表达特色——抓住了隆中各景物的特点,用简洁的四字词语,并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得清丽脱俗,然后的仿写才会比较顺手。
此外在《天鹅的故事》中,讲了一群天鹅在一只奋不顾身带头破冰的老天鹅的感召下,齐心协力破冰成功的感人故事。其中写到了老天鹅带头破冰,众天鹅齐心破冰,天鹅们胜利欢呼的三个场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比较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抓天鹅们的动作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等感受它们的勇敢团结,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表达的特点与作用:点面结合,既有群体的描写,又有代表人物的描写,使场景更清晰,表达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然后进行片段练习,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齐心协力完成某项任务的场面,学生就很自然地想起拔河、赛龙舟、大扫除、蚂蚁搬大青虫等生活场面,用进文中学到的方法较好地完成场面的描写。相信他们以后在写到场面时一定会运用到点面结合的写法。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用“关注表达”的思维教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的”,既要让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关注“文本表达”,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巧妙训练,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换来阅读教学的真正高效!
作者简介:贡华军,江苏省丹阳市,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0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