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结构和内容的同时,对语文学科更高层次的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探索。本文将重点阐述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落地生根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意义重大。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能力、学习能力、接受系统教学的能力强,让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走进课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的组织与运用能力、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一、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走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課堂教学是小学生接受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占重要位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有助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组织与运用能力的提高。语言知识的组织与运用能力,是学习小学语文的基础。其中包括了对字词句的理解,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对字词句的组织与运用。语言知识的组织与运用能力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语文核心素养的传授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审美能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升华部分,对小学生语文情感塑造与文化传承责任感的认知意义重大。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能力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密切相关的。
二、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走进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对语言结构与写作手法的教导
语言结构与写作手法的教导,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教师通过重点讲述课文中的特殊句子以及应用的表达方式,可达到加强语言结构与写作手法的目的。例如,在讲述《黄山奇石》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第二段落“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进行重点背诵并分析句中应用的修辞手法,即句中将“仙桃石”比喻成一个从天而降的大桃子,生动、形象地将“仙桃石”的形状与坐落的姿态表达出来。通过对第二段落的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对第二、三段落中“仙人指路石”与“金鸡叫天都石”进行背诵与分析。在学生基本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后,引导学生对“天狗望月石”“狮子抢球石”“仙女弹琴石”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旨在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二)加强对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教导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词字句内涵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述《一株紫丁香》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与思维能力.针对紫丁香的枝叶——做伴、叶子在风里的沙沙声——歌唱、丁香花——笑脸一挂牵、花香——梦这四种关联,依次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与思考。如紫丁香的枝叶伸进窗口,是将“我们”的温暖借紫丁香的枝叶伸进了老师的房间,表达了“我们”渴望与教师亲近的情感。通过解读第一层关联,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三、四、五段落的关联进行体会与思考,从而达到对文中中心思想——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重和感谢之情的掌握。
(三)加强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导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教师可以选取小学课文中关于历史文化的部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述《长城》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城的起源与建造的网络资源素材。通过多谋体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城建造起源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建造的巅峰,后经过两千多年各朝各代的建造与修缮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长城。
(四)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导
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文章,提高自身的鉴赏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小学课文中的优秀素材,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述《长相思》一文时,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诗文。如对诗中上阕的赏析。“山一程,水一程”表现上是直接描写戍路的曲折遥远,而两个“一程’,又从侧面描绘出跋山涉水行程的艰辛,“身”字突出心系故乡的思念之情,“那畔”表达出诗人出行“榆关”的无奈,“夜深千帐灯”更是将将士们远离故乡对故乡的思念,长途跋涉后仍然在深夜里点灯不眠的情景表现出来。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的重要改革方向,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杜聪颖.立足课堂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
[2]李泽民,指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丁芳.教育视界,2016(22)
[3]李作芳.“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
[4]段竞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为“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杂家、纵横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