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积极关注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再单纯从掌握一门职业技术的角度来思考,而是更加全面地从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研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重”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尝试构建适合该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选取研究的中职学校多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家长把自己在家难以管教和约束的子女送到学校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这就是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尤其是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所针对的情况更为复杂,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所担负的责任更为沉重。2019年9月对新入学的2019届新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采用了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实施问卷测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排除无效答卷122份,共有参与统计的测验答卷833份。统计中男生489名,女生344名。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统计如表1所示。
综合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统计结果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自责倾向,其次是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然后依次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
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转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工作目标
倡导“积极心理、阳光心灵”的心理理念,让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起来。坚持“育人先育心、教育从心开始”的育人方法,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心育与德育的关系,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最终达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全体受益的目的。
四、任务措施
(一)加强专兼职心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
通过广泛宣传、讲座、学习研究等举措,以促进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以提升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技巧,在教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为广大学生搭建发展需求的平台,为学校创造一个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提升校风、学风。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2.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创设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氛围,使教师的心理保持在良好状态。其次,要提高每位班主任的心理素养,定期请心理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与培训,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班主任们不但具有较好的教学经验,更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好的心理素质是管理好班级的基础,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角色优势,既要当好班级管理的“行政长官”,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导师。
3.加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学习
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通过更多更好的培训、交流和个人学习,加强与地区的各所学校心理教师互相联系,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心育工作水平。
(二)分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意普及性与全员性的问题。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建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从整体又从局部综合建构心理健康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化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发展性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负责,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要求全校教师都应该具备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機能,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体在心理健康课堂上可以分阶段从下面这几个主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的培养、青春期与性教育、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感恩、责任感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但要在中职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在整个中职阶段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
(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整个学校的相关事务,由德育副校长担任中心主任,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任副主任,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抓具体工作。各班设心理健康委员干部一职,明确其职责。
完善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
2.制定具体明确的心理咨询服务制度
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应有明确具体的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守则、心理咨询室来访者须知等。心理辅导中心订立具体的服务时间,秉承在平等、尊重、保密的原则下,热情、真诚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帮助。 3.做好其他心育咨询工作
办好心理咨询信箱、网络咨询服务、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服务工作,使那些不愿和辅导老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帮助。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辅导教师、班主任、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尤其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必须特别关注,定期跟踪,及时教育,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开展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学生领袖训练营、团队辅导、户外拓展活动、《说出心中的故事》现场访谈节目、心理测量、心理电影、心理讲座、心理健康专栏等一系列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进一步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了解、交流与沟通,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6.心理健康小报
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问题的现状,结合心理学知识,办好心理健康小报《心灵导航》,引导学生摆脱心理困惑。
(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提出“四全”理念,即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全体受益。
(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尽量多搞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活动,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多设立省的实验课题,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上级督导部门领导来校做报告、讲座、培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资源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与技能。
(六)做好学生家庭心理教育的指导工作
开通学校与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形成合力,以提高心育工作的成效。如: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策略、方法;加强对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溝通;接待学生家长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及电话咨询等。
(七)制订学生心理危机应激处置预案
制订学生心理危机应激处置预案,做好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发生的预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建设,建立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心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尽快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以此推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责任编辑 何丽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