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深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现状,因而凸显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本文则从合理渗透数学思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以及实施有效练习实践等分析深度学习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讨
  数学学科在于研究集合图形和数量关系等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引入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合理地思考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 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内容较为简单,但很难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思想,只有让学生明确数学思想才能使其真正掌握知识,领悟数学学科真谛,最重要学会站在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渗透转化思想,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先挖掘内在联系,把问题A转为思想认知熟知的问题B,运用解决问题B的方法获取问题A的解,这种方法能将问题化繁为简和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同时发展创造能力。转化是将有一定理解难度或未知的问题转化为知识范围内的问题,并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探索未知问题。现实生活中蕴藏很多数学知识,例如在银行存款时要计算一段时期内可收取的利息,或在购物时会对比同类商品不同价格,上述均能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数学教材中涵盖的知识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借助具体案例实现和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交通与数学》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开展课堂小调查:“大家每天怎么到校呢?”“坐车的小朋友花费多长时间?”“步行的小朋友每分钟走多少米?”“每天大约花费多长时间到校?”上述问题和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之后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出示图片,图中小朋友每天早晨7点10分从家中出发,7点20左右到校,每分钟大约走60米,教师让学生结合图片信息提出问题并和其他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答案。教师由借助教材案例让学生分析从小明家中抵达学校有几条路可选?哪条路花费时间最短?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教师的释疑讲解中明白将实际问题转为抽象模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此外数学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需充分贴近学生认知发展区,为其创设挑战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问题,之后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转化思想学习知识。
  其次,渗透推理思想,即从一个或多个方面得到全新的思维判断方式,一般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这三种推理方式并非独立而行的,而是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综合运用也提高解题效率,拓展知识面,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意识。以《分数基本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1/2=?”“2/4=?”“4/8=?”三个式子,之后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从三个式子中看出什么?”有学生回答道:“如果从商不变的规律分析可发现上面三个式子答案都是0.5”,部分学生则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得出商不变。数学教师让学生运用涂色和折纸等动手操作活动归纳总结出分数的性质知识。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或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呢?”由此让学生发现不管是商不变的性质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二者内容在语言描写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因而需教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该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习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在分组之前可先向学生准确阐述合作学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在尊重学生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协调各个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成个性特征、性格才能等符合互补性和差异性原则。一般合作学习运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这种分组方式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多元性,更能增添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以“整理房间”一课为例,该章节在于让学生体验分类过程和分類标准多样性。在正式活动之前可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活动中应明确告知学生活动要求和内容,引导学生在实物图上帮助小强整理好房间。学生在此过程中可选取自己喜欢的整理方式,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整理拨浪鼓、小熊、汽车、篮球等玩具,有的学生负责整理笔、文具盒、笔记本、书等文具,有的学生负责整理衣服。学生在整理房间活动中有效增强学习兴趣,而数学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机会,并在小组合作中充分感受到“类”的含义和分类方法。毫无疑问,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性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为了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可借助导学案设计教学。以《图形变换》一课为例,教师设计“风车转动”情境导入新知并展现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内容,促使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整个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和群学以及组内展示、全班展示等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释放创造性,有效锻炼自我。此外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小组合作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圆切割成多个小扇形并拼接成学过的图形,思考该图形和圆形有何关系。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上述操作或思考存在疑惑,此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归纳总结不同意见,其中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角度阐述,最终可得出圆可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并得出与长方形关系的结论,再在此基础上明白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反思也可称作反省,即人们对自身心理感受和思想等的思考。自我反思是有利于个体再学习活动和活跃思维的有效途径,还可促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的欲望,持续反思会发现困惑,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和弥补。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学生深度学习,那么就需要引导其学会反思,使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知识内容、推理过程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相关研究指出,一旦個体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那么其思考已逐渐走进深刻阶段,真正理解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因而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反思:“这样做是否合理?”“这样做是否正确?”只有质疑才会有深层次发现和进步。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知识后,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操作情境,即将一个大三角形任意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学生看到此现象后瞬间争论起来:“难道每个三角形内角都小于180°吗?”“锐角三角形内角和要小于钝角三角形内和吗?”甚至部分学生开始动手拼剪和测量,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理解无论何种大小、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均为180°。
  通常人们会通过寻找到事物对立面特征发现其本质属性,虽然已发生的事情无法逆转,但可通过反思未来碰到相同的事情该如何解决。例如以下题目:“有2行桌子,每行4张,一共有多少张?”有2行桌子,一行4张,另一行放置5张,问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可利用所学乘法知识解答问题1,但解答第2题时会惯性列出5×4=20(张)算式,毫无疑问,这个算式是错误的。对此,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练习分析:如果用5×4=20(张),那么该如何修改计算题目?再让做错题的学生反思发言,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一起探讨纠正错误方法,上述针对性练习能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避免重复性思考和解题错误。
  四、 搭建练习实践平台,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虽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也应抽出相应的时间供学生练习,改变传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练习偏少的现状。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更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的关键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保证练习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达到综合培养目的。与此同时,课堂练习要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例如以下应用题:“桌上两堆桃子,其中一堆9个,另外一堆15个,如果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得几个?”大部分学生解决方法为(9+15)÷4=6,而有一个学生的解题思维则较为独特,9÷4=2……1,15+1=16,16÷4=4,4+2=6。其他学生觉得这种解题方式较为复杂,而这位学生认为在分桃子时,如果有两袋桃子分给4个人,会先拿出一袋分,剩余的则在第二袋分。数学教师先赞赏这位学生巧妙的思考方式,之后启发学生:“你觉得你的分法和其他同学的分法,哪种会更快一些?”经详细讨论后有效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实践是检验知识的主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综合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学习负数相关知识,教师就创设以下情境:想必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大家仔细听一下以下音频中哪个地方温度最高,哪个地方温度最低。北京零下2℃~5℃,西安0℃~6℃,漠河零下17℃~零下4℃。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那零下2℃~5℃表示是什么意思,该如何运用符号表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5℃要前面加上“+”表示零上,读作正五摄氏度, -2℃ 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前面加上“-”表示零下,则读作负二摄氏度。上述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原理,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把握学科本质内涵,尤其能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最重要是能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知识,构建有利于提高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的知识体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周乐.教学有方向学习有深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考试周刊,2019(55).
  [2]叶秀贞.如何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2018(31):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