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肇民 王倞
摘要:文章结合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多定位于实践应用型的客观实际,分析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相关特征,从校企双制和工学一体两个主要维度,就校企之间实现双主体育人、多链条衔接、社会资源融合等问题进行研讨,并研判校企合作的趋势和基本要求。结合现有实践和发展预期,从重构各方权力职责、实现主体共同治理、开展合作关系管理等角度提出构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高质量长效运行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实践教学;合作模式;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042-02
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多定位于实践应用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实际且更多地考虑学生行业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其教育教学和企业的运营管理实际深度融合有助于优势互补,不但能形成有机融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社会优质资源要素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还能将具体行业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先进理念、机制模式引入高校,[1]实现教育与行业产业的精准对接和同步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相关特征
结合普通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提升、社会关联度进一步增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要求,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大多在相关行政层面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呈现市场对接、项目融合等新特征。
(一)校企双制
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与行业企业以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将教育教学、就业发展、企业生产、人才培育等相互融合,形成在校学习过程与在企工作过程的有机关联,使其在校时感受企业、在企时联系院校的校企共育人才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
1.引企入校。高校通过精选企业和项目,实现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目标协调统一。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一是与专业的契合度;二是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性,经营管理能力考核点与教学知识点的契合度;三是企业文化与校园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2.入企实践。通过将行业企业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达成发展共赢。通过健全共同化管理制度保障相关合作实践的正常開展,采取岗位实训合项目教学的培养方法,以在企业实习、工学交替等方式,将企业职场作为实践教学课堂,将管理实践、服务实践、生产实践等与实践教学过程相结合,[2]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衔接,培养适应企业实际运营管理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一体
工学一体的关键在于“学中做、做中学”,即将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和学校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以运营和管理参与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融合。
1.一体化协同育人。实践中,建立形成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高校教学规律和企业运营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实现校企双方在同一个目标之下通过工作方式和培养机制的融合,有效将学习过程融入具体的、真实的运营管理和市场服务过程之中。同时,与重视人才储备、运营管理水平高、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谋求深入合作。
2.一体化规划专业。地方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规划大多按照基础相同、领域相近、岗位相关、资源共享等原则,结合企业合作动议,由院校选取本区域或邻近区域内的相关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并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合作内容等方面开展专业发展规划,并最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岗位实操、订单培养等方式形成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三)社会融合
校企合作不能脱离社会相关资源和要素的支持及融入,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重点企业及其所处的行业领域不断结合技术革新、产品更新、管理更新等扩大对高校人才培养出口的选择,提升对高校人才素质输出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趋势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变化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探索,实现产教共赢、质量提升、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特征。
(一)结合优势互补的产教共赢
地方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和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企业运营管理的互融互通对于具体学科发展十分重要,高校的专业化实验平台或行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优质人员培育和创新研发资源,同样,行业企业的职场环境及运营管理平台亦是高校求之若渴的实践空间。双方的理念互融、空间互补、资源互联,有助于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产教共赢。
(二)结合教学变革的实践提升
在实际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养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是关键,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须先行开展,以帮助学生提前储备在行业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能力。
(三)应对形势倒逼的产教融合
当前,在地方普通高校经管类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课堂,轻社会”的表现依旧突出。但同时,行业企业在发展中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转型发展形成客观倒逼。[3]此既是客观矛盾,也为有效的产教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构建校企合作高质量长效运行的新机制
欲形成高质量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仍需政府、政策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认知能力、法规政策水平、行政管理能力、资源协调能力等方面,需积极重构政府、行业企业、普通高校相关责任。
(一)重构各方权力职责
现阶段政府仍须承担校企合作主导者的职责。作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继续积极推动工学结合的现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开发、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法改革等,提升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内涵,进一步激发高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4]并鼓励相关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二)實现主体共同治理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由于各方立场差异、利益不同,应有的全局观念受到制约,共同治理模式亟待应用。在共同治理中,应以利益关联为基础,通过合理平衡各参与主体核心利益,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分配职责,实现责任共担、权责匹配。
(三)开展合作关系管理
合作关系管理是在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新型合作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精准地在合作沟通、过程管理和实际效果反馈上的交流互动,从内容上、方式上、成效上全面提升合作效果,从而充分保证渠道畅通、维持合作热情、夯实合作基础、持续合作意愿,最终形成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合作进程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卢立钰.地方高校科研转型的路径与策略——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框架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2]程洋.基于“3+4”现代职教体系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150+147.
[3]张东.国外高校与企业如何实现共赢[N].中国教育报,2017-07-07.
[4]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张欣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4):8-1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Pattern of Local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IU Zhao-min,WANG J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posi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econom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types of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the two syste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in integrated work and study are the important dimension in analyzing main models and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operation.Ways of educating people,linking up chains,fusing the social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for judg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tren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Some guarantee mechanisms such as refraining the power or responsibility,developing the mutual governance with multiple subjects,practicing cooperat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re all put forward to make the long-term effectiv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practice education;cooperation mode;tendency analysi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