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毕业生用人需求,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造价专业与企业合作的实践为依托,提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采取适合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希望能给相关高职院校借鉴和启发。
[关 键 词] 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96-02
一、前言
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是建筑业的子行业,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类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都设有工程造价管理岗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多数企业希望造价专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是专业熟手,不需专门培养即可独立完成分配的工作。但由于目前学校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与企业实际需求还有所脱节,绝大多数的造价专业毕业生的水平还难以满足企业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现有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能力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具备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要能够熟练地识读建筑、结构、装修、安装等工程图纸,并能正确理解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
2.具备工程经济、计量计价课程、BIM造价软件课程的知识,能熟练准确地使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建模,编制和审核工程的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并能对工程造价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3.具备招投标、合同管理、沟通谈判相关知识,要熟悉招投标流程,懂合同,具备基本的沟通、谈判能力。
4.要具有信息储备、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如项目中遇有较少见的材料及工艺,应具备尽快准备其材料价格的意识。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建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是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现代鲁班”的摇篮。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目前有3个实训室,电脑180台,造价软件加密锁为200个节点,可以同时满足200名师生的教学、实训需求。中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国家建设部首批批准的甲级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甲级工程招标代理单位,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批准的甲级工程咨询单位。广东建院与中通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课程共研共建、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共研共建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根据职业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素质目标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交际、表达等基本素质,很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员工的基本素质,不希望出现基本素质低而专业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设置一些提升道德修养及法律意识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廉洁修身等课程。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根据广东建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统计显示:65%预算员、10%资料员、15%施工员、10%其他。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以预算员岗位为主,兼顾其他岗位。开设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结构工程识图、安装工程识图、钢筋翻样与算量、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预算电算化、建筑施工等主干课程以及房地产测绘、工程资料管理、工程经济、招投标实务、合同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要处理好学生本专业就业与拓展领域就业的关系,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本专业的毕业生有10%左右会从事监理、自主创业等工作。为此,开设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建筑企业管理、工程成本会计、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三年后学生能够熟练地从事建筑、装饰、安装工程的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以及招标代理和投标报价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
(二)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即学生毕业后要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所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样的设置,使学生在校期間的课时更加有限,势必会减少专业课的学习,导致专业能力不足;而实习期间又多数处于校企监管的灰色地带,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真正去企业实习,毕业时能力并不能得到实际的提升,与企业需求相违背。
广东建院工程造价专业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多出一个学期,可以更充分地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功底,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后,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是对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考查,需要土建、装修、安装的全面知识做支撑,并经过严格的选题、开题、设计、答辩等环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修改、完成设计任务,经审查合格方可参加答辩。完成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学生已具备了预算员的基本功底,可以进入企业的顶岗实习。
学生在进入0.5的顶岗实习阶段,将有校内和企业两名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定期进行跟踪、抽查,并与企业的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表现。企业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现场指导,对其实习表现进行评定、打分,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校内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杜绝监管真空现象,以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真正的学有所成,毕业后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三)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教材
造价专业的核心课,如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受政策、规范、地方定额的影响较大,变化更新快,目前广东省内还没有特别合适的教材。授课时,教师分章节讲解清单、定额、相关政策文件,并根据自选图纸完成各章节的计量、计价。课堂内容繁多,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否则课下很难复习巩固,且图纸作业完成的情况无法进行自检、校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写该两门课程的教材,教师负责制定课程框架、编写教材内容,并提出配套图纸类型、结构及规模需求。企业根据教师要求提供适合的图纸,并按照教学需求组织人员进行图纸案例的编制、审核和修订。校企双方共同核对教材内容与图纸案例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修订完成教材的编写。当教材的适用条件发生改变时,如定额、规范更新或政策变化,校企双方再行对教材进行修订、再版,以确保学生所学与工作实际相符。
(四)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
教师在使用共同开发的教材授课过程中,学生对配套图纸已经足够熟悉,课程完成后的为期一周的实训课程将由企业人员直接进行指导。学生利用造价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将平面图纸立体化,电算清单工程量,并使用计价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与单价措施项目清单进行定额组价,并完成总价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和税金的计算,完成清单工程量的计价任务,并按要求输出报表、装订成册。
对实训表现优秀的学生,不但其成果资料可以作为样本,供其他学生借阅学习,还可以让其提前进入企业实习或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以更早地接触工程实际项目,获得更多的锻炼。
(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催生了庞大的造价相关业务,有些企业就会倾向将一些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业务交由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高职院校的造价实践基地也如雨后春笋。有些是学生自发行为,有些由教师带领,少有企业直接参与的。广东建院的造价实践基地采取双师负责制,即专业教師和企业教师协同工作、共同管理。对企业提供的一些常规项目,直接由专业教师进行分配,并指导学生完成;对比较罕见、难度大的项目,企业教师亲自进行指导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强化专业能力,拓展知识领域,扩大就业面。
对企业而言,校企实践基地就是其灵活机动的外援,在企业业务繁忙时,可以帮其承担一部分业务,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在企业业务减少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人工成本,降低企业运营费用。
(六)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很多,既需要讲授核心课的教师,也需要讲授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某些只担任专业基础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接触过计量计价类课程,没有能力完成造价文件的编制,但他们大多都有主观学习的意愿,但受客观教学任务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去企业学习。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成立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有真实的项目可以做,有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有教师可以帮助解答,在课余时间,足不出校就得到能力提升,有助于实现教学团队整体的“双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
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教师在过教学、辅导过程中,可以对规范、定额、政策法规等进行梳理;在与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进行审视,规范业务行为,提升业务能力。
(七)定期开展专业交流与讲座
专业讲座是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是发掘专业兴趣和增强专业功底的第二通道。企业专家对专业的现状、发展方向会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学生有机会听到许多在校园中接触不到的专业论点,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定位把脉。
四、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课程共研、人才共育、教材共编、平台共享、基地共建、师资共训”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既缩减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实现多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徐静.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造价实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教培训,2018(7).
[2]郭喜庚.校企共建造价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
[3]于慧英.校企合作模拟造价实务所共育精英人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1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