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金课”建设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昕 王磊 韩超 杜倩倩

  摘要:文章分析了“打造金课”的意义,围绕新兴工科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每一类型的金课如何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达成“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金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293-02
   2018年,教育部召開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双一流”建设等成为热词[1]。这些热词的背后,反映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金课”成为重要抓手。
  “新工科”建设既包含建设新兴的工科专业,也包含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有效改造,强调理科的应用性与工程教育设计性的交叉融合[2]。“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关键,在于对“新”的内涵理解与实际行动。对“新”的内涵理解,主要表现在面向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新素养”,构建“新素养”的立足点就是课程。因此,打造“两性一度金课”即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3]是高校开展好本科教育、建设好新工科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需要。
  一、基于产业需求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工学门类新增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013年开始,一些高校设立该专业并招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基础上建立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既反映了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形成的共性,也体现了当前国家和社会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努力使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路径、技能训练、素质养成等,都围绕培养学生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展开。
  环境工程专业侧重水、土、气、固及污染源的研究和治理,生态学则侧重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重建的机理和方法。如何找到两个专业的切合点,既能强调理科的应用性又能融合工程教育,就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即培养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人,就需要生态保育、修复、重建等生态学应用领域知识,也需要环境工程的污染防控技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生态系统整体层面的国家和区域环境质量理论与实践难题[5]。这是我们要培养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该具有的能力,由此也就捋清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即“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与设计”。围绕这条主线建设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二、分类发展建设“各型金课”
  (一)传统文化与创新共融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构建以“文化与创新”为引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弥补工科学生文化素养的不足。选取一批类别齐全、内容丰富、规模适中的通识课程,如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类课程、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精简,高度集中,聚焦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培养。
  教学方法上,通过“引导+实践”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本科生从大学第一个学期就直接进入学习经典文化、创新实践、坚定信念的状态。
  (二)基础与工具宽广实用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坚持“宽与用”的原则,构建以“基础与工具”为引领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造就学生的宽就业面。以测量学、水力学、CAD制图以及数理化类课程为工程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突出生态学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奠定宽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基础。同时,这些工具性质的课程也体现了“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案例”的方式,引入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这就对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授课教师把一些工程案例或者科研问题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案例问题,并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模型。
  (三)系统与层次需求相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坚持“整与分”的原则,构建以“知识技能需求相当”为引领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从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工程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开设环境工程、土壤学、生态学、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评价、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各分支课程,体现分支课程汇聚支撑整体专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生态监测、评价、规划及生态工程设计管理的整体综合能力。并且,所有理论课程都配有实验课程,以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跨学科产业链上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四)特色与兴趣灵活组合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坚持“特与练”的原则,构建以“地方特色与学生兴趣”为引领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后备产业骨干和领军人物。课程设置体现交叉性、前沿性和工程性,允许学生在学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组合课程、制订培养计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尤其是彰显地方特色的课程,如邯郸的煤矿业发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开设邯郸市城区空气、景观水环境、矿区土壤监测实验课程,矿山生态环境工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关的课程修读。为了突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土壤生态环境修复实训、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训、生态环境规划实训、水污染控制实训、环境工程设计实训6门实训课程和3个方向的课程设计训练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上,采用“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直接带领学生到赵苑公园、丛台公园等景观水体取水样,开展污染指标检测和修复方案设计;到峰峰矿区选取土样,开展土壤元素指标检测和土壤修复规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土”方向或是“水”方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综合训练,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专业能力。
  三、师资的培养与培训
  课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载体。毫无例外,金课打造更需要教师的全身心参与,并且它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需要组建教师团队,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律,对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要素等进行系统的改革优化[6]。地方转型的大学在进行“新工科”专业建设时,往往师资缺口极大,因此更要注意加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刘亮军.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32-35.
  [3]许小娇.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J].文教资料,2019,(7):198-199.
  [4]盛连喜,边红枫,何春光,等.我国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形成过程及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6):15-18.
  [5]李彦娇,程立平,李静婷,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特色培育策略和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98-300.
  [6]王志蔚.地方本科高校课程体系转型待解的五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7,(307):4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