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大猛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铺开,素质教育成为学界深化改革的基本共识。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产物,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开发。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针对学生学情,对不同认知、程度、能力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效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个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实现不同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心理、认知等层面都是存在差异的,分层教学法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还能将学习难度与学生差异相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从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入手,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情认真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一、在教學过程中采取学生分层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情境中,分层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倍数和因数》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鼓励这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规律;B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也一般,这类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从基础开始学习,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C级学生的基础薄弱,主动性较差,成绩不够理想,教师要给他们自信,从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上给与引导,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表现。分层后,A级学生自主探索倍数特征和规律,B级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倍数的特征,C类学生则对倍数的基础进行夯实,教师及时解惑,加深理解。
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进行分层法
每一个学生的先天成长、后天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学习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在数学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在计算和解题上,存在的差异越大,学习的实效表现也越大。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教学目标的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法的基本规律,在计算中满10要向前进1;第二层次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两位数加法满10进1;第三个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探索加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第四个层次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精准确定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三、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授课法
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的设定要充分全面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照顾优等生的同时也要兼顾学困生和中等生,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在授课过程中,对优等生要充分给与自主权,以放为主,教师可以从旁引导,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培养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其他学生,教师则要坚持以扶为主,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种分层授课的方法,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努力。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除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A级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除法的规律;B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必要的引导,提示学生对除法的规律进行发现研究;C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直接进行讲授。不同层级的学生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通过教学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分层授课中,教师要有多元化的思维,一道题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有很多种解法。另外,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教具教学的方法也可以普遍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对C层级学生,这样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但对于AB层级的学生来说,就是浪费时间了。
四、在练习过程中采取分层法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在设计数学练习中教师也可以进行分层练习,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基础练习层级,这个层级的练习主要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训练,进而掌握解决数学基本问题的技能。第二个层级是转换式练习和数学综合知识的运用层级,这个层级的数学练习重点在于培养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个层级是有探索性、开放性练习层级,这个层级的练习是对优等生进行设计的,其他学生也可以选择练习。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一个长方形的地板砖长是10CM,宽是6C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对于优等生、中等生来说是非常简单,学困生在经过引导之后,也能顺利回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一定的转换“一个长方形的地板砖,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为10、6C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样转换式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分层合作法应用其中,如在问题提出后,可以让三个层级的学生混合交流思考,让优等生与中等生、学困生组成小组,让优等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心得。如此的分层练习,能够确保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一对一帮扶,精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教学评价中采取分层法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反馈,也是教学过程实效性的重要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评价,还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要多鼓励赞赏,少批评,要让学习评价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展现,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在以生为本理念落实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一定会被更多的教学工作者所接受。所以,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练习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获得,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龙池.把握数学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探究[J].成才之路,2018(06)
[2]王德斌,刘娟.每课七问——展示“发问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9)
[3]苟小林.结合数学教学浅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J].才智,2009(27)
[4]魏巧兰.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09)
(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徐塘小学,江苏 徐州 221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