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效课堂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勤加思考和总结,以期构建真正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即便精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模式,锻炼学生学科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教学心得
高效课堂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一线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探索和总结相关策略。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此谈几点个人见解,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精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愿望。”而课堂导入的作用正在与此,成功的导入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其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故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可以说,课堂导入的成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常见的以旧引新导入、联系生活导入等,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梯形时就可以在课上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然后要学生观察和总结图形的相同点,以及该类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点。由于有以前学的平行四边形知识为基础,多数学生可以发现梯形的特点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点,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梯形事物,教师引导大家进行评判。此时,学生对梯形形成的认识是感性的,接下来的授课,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抽象层面和理论意义上掌握梯形的定义和特点,形成理想认知。这样通过一些简答的生活情境就达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出了良好的铺垫,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二、优化课堂模式,锻炼学生学科素养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和规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尽管小学数学知识属于初级范畴,较为简单,但这一基本的特征不会改变。特别是数学学科很注重知识的探究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亦应注意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探究过程而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地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学生尽管理解了知识但不能做灵活的运用。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此有明确表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正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模式,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落实上,由课改后的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教师可依循于课本上的知识呈现方式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在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标中所强调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而合力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教育教学领域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成为许多一线教师不可若缺的教学工具,并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術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就小学数学而言,由于信息化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与一体,非常便于创设型具体形象的情境,同时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数学过程和情境进行模拟,故不但能大大提高授课效率,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同时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优势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展现得尤其明显,比如在学习圆柱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柱由平面图到立体图、再由立体图到平面图的动态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去更好其把握圆柱的特点,同时也更有利于其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即便精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模式,锻炼学生学科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勤加思考和总结,以期构建真正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直义. 把握学生兴趣,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新课程导学, 2016(17).
[2]孔庆军.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C]. 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 2014.
[3]王志红. 漫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新课程(小学), 201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