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酸碱盐》课题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介绍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在此基础上,介绍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本文将立足于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对应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教学策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涉及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反应等,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学习,下面试谈体会。
  一、深入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重难点
  本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认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通过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课标要求“认识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教学的难点是从微观角度了解酸碱各具有的通性;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对于酸和碱,学生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已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有初步的认识。对于酸,学生家庭调味品中就有醋酸,天天都在使用,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发现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铁、锌等金属反应的异同。对于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认识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道理;在学习“溶解度”时,学生了解石灰水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溫度升高而降低。这些零散的酸碱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学生认识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不足,缺失生活的积累,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不起来。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或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二、探索课堂教学,提出教学策略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把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甚至根据需要增加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扩大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等能力,充分体现和实现考试大纲的要求。如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实验:请学生用导气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观察能否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学生都以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时老师向溶液中慢慢地滴入稀盐酸,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已经变了质,并得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加入稀盐酸。这些直观的实验现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大多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立足教材,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寻找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磷酸盐的知识时,禁用含磷洗涤剂,渗透生态学知识,讨论水污染的问题。含磷洗涤剂中多聚磷酸盐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增强洗涤剂的去污能力,但含磷废水排入江河,引起污染。在进行迁移训练中,可以从简单的知识迁移开始,逐渐上升至能力的迁移,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迁移的训练题或测试题,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及严密的逻辑推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就能很快的得出结论。如(2015甘南州中考16题)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人员氯化钠溶液中,能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是:A氯化银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氯化铜溶液D无色酚酞溶液。又如(2018甘肃中考13题)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习题的训练入手,从多角度分析,多层次考查,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知识,还训练了创造性能力。
  (三)、自主探索,突破难点,树立化学思维
  新改革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现过程、享受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学习,在教材安排上都是让学生在学习各类物质的个体性质后,自己归纳得出酸碱盐的各类物质的反应规律。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涉及有关知识点时,适时提出相应的比较简单试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学习氧化铜与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插入“碳粉和氧化铜两种黑色不容于水的粉末有什么区分的方法?木炭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粉末,如何除去氧化铜得到纯净的碳粉?”学习碱与盐的反应时,看到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立刻让学生记住蓝色沉淀是Cu(OH)2,并插入“A溶液经检验含有钠元素,向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请推断A为何物?”通过积极自主的思考与探索,突破难点,逐渐将酸碱盐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牢固掌握酸碱盐知识的重点、难点,构建合理的教材知识体系,通过化学实验实践运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拓创新,突破难点,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