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期下,素养教育的口号更加响亮。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探讨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与培养意义后,提出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旨在为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教育;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2014年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明确了三维目标,同时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向。地理核心素养是学好地理课程、夯实学科基础、扩大学科能力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包含四项内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充分体现地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下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注重提升地理实践力培养力度与效果。
  一、 地理实践力概念与培养意义
  (一)地理实践力概念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充分掌握地图等地理学科工具,运用地理类实验完成模拟演示,强化地理视角的观测,促成户外考察与野外地理性考察调查,实现生活定位,指导出行交通安全,需要掌握的综合品质与能力。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计均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体现出超强实践性。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图表绘制、工具自制、实验演示、户外考察、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内容。随着地理实践力的不断培养,初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加直接有效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实施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优质地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科兴趣,增强自身运用地理理论的技巧,改善自身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综合素质。
  二、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应合理选择并有序执行适宜的教学方案,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可取得更高效率。遵循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开展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培养,能够正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还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将合理预防教师与学生在时间上的过度消耗,继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从做中学”理论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不能简单区分出经验的主客体,而是应该摒弃“二元论”思想,将教育视为经验的继续改造,而且教育应该能够赋予经验更现实的意义,并持续推动经验完成后期生长与演变。在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活动中对不同知识点的验证与创新,以便中学生可以深度理解、全面掌握,将“做”的过程取得的经验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对照和关联,增进知识的消化吸收,并转化為更多的生活实践动力。
  三、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灵活教学,扩大体验
  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培养,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倾力投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理性的教学氛围,寻求多样化教学方法,不断增进学生的学科体验,壮大核心素养。
  第一,构建合理化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十分典型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构建,可迅速吸引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内化知识,外显能力。通常,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或故事导入、图画展示、音乐渲染、游戏介入、角色扮演等手段快速建立教学情境,情境应尽可能与生活实践经历或经验有所联系。如教师讲授有关澳大利亚的相关内容时,可先让对澳大利亚有所了解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如此可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亲和感,保障教学课堂的轻松平等环境,为知识讲解和能力转化打好基础。
  第二,推行探究性小组学习。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有探究精神。在教学中,应始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究讨论,并以小组形成展开问题解法研究。如教师在讲授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相关内容时,可直接在板书中指出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对照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并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内容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以达到高效教学目的。教师还可提出一定的假想,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相互间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完成假设的推导或验证,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立足教材,延展内容
  第一,教材活动栏目要向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倾斜。初中地理教材所编定的教学内容,应始终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即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较大作用,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无论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还是宏观性的地球地理与地图知识,都应紧密联系生活实践,体现科学性、基础性、社会性。从现阶段2012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的活动栏目内容看,主要内容仍侧重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强化地理实践动手能力,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提高实践能力等并没有深度体现。为了更好地展现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应在教材中将地理实践力按照时间区间、类型区别、内容框架或场域跨度等方式进行划分,从而便于实施地理实践,也有利于学生重新调整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地理学科的多元性、开放性教学。教材内容要时刻引导学生完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场景之间的切换,保持灵活思维加强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观察、理解,感受不同的地理环境,体悟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持续增强实践能力,凝聚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责任感。
  第二,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延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内容。校本课程建设,是基于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课程建设,只有坚持将学校资源、学校传统理念、学生实际水平、学生兴趣、当地发展实际、社会要求等进行整合,才能以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基础依据,主动推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校本课程内容中,应进一步放大对乡土地理的表述,既要展现本土地区的历史、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又要做到不偏离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学生回归生活、体悟生活、热衷实践。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应完成引导学生向课外学习的迁移过程,培养较为稳定且深厚的学科情感。如某地属于临海城市,某校的校本课程就应结合海洋这一主要地理元素,不断探索将知识技能、生活体验、个体情感进行融合的新海洋地理课程,通过规划海洋特性考察以及诸多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有意识以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作为初中生学习、理解、探究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不断培养其地理素养,增强地理实践力。   (三)释放感官,加强实践
  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的应是让学生释放感官,充分融合口、眼、鼻、耳、手等不同组织功能,积极动手完成实操,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
  第一,注重教学中的模拟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积极通过参与模拟地理性试验来增进模拟演示,力求简化复杂知识体系,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动手能力。学生在模拟演示中,能够直接看到试验中的不同现象,掌握不同参数或条件变化下的地理性变化,对不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迅速营造探究实践的活跃氛围。如初中七年级课程中教学地球关联内容时,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教具,利用水果、乒乓球等模拟演示地球公转与自传运动;如在教学地球陆海知识关联内容时,也可由学生自行制作卡片,运用不同符号、图标、图案等记录洲、洋、板块等主体分布、面积,从而对地球陆海分布完成生动展示。
  第二,注重教学中的户外考察。教师引导学生亲身走出课堂,走进户外,融入大自然,用所观、所听、所闻、所触来感受自然,感受地理。如初中七年级课程中教学中国资源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主要水域、林区,感受国内水资源和林地资源等,或者在安全前提下,到受灾区域考察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通过具体的地理实景考察,学生能够在感官上对地理知识有生动的感悟,从而激发思考与探究兴趣,增进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教学中的社会调查。教师应向学生阐明社会调查的重要性,组织学生选择较近的典型地理环境感受不同的地形、地貌、土体、水体、气候、生物等多样性,感受自然界万物的蓬勃生机。鼓励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如到城市工业区了解工业情况,客观挖掘工业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通过向政府、工厂、群众等不同主体的调查,明确工业发展的必要性,明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随着学生在调查中思考问题,提出建议,能够更科学地应用地理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更高的学科素养。
  (四)维持主体,突出主导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构建适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发展。
  首先,持续培养初中学生的实践参与意识。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维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识别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引导学生释放个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要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强学生对不同生活现象的概括与描述,增强对不同地理知识的记忆与迁移,增强对不同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与理解。
  其次,主动强化地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有意识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互动,并在活动中增强活动教学能力,才能便于地理实践指导。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先分析活动意图,掌握学生知识程度,研究设计背景。无论是怎样的实践活动,设计都要有一定的流程范式,并对具体的指导设定策略,对活动目标设定标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身教学方法、内容、速度、进程达到目标,要与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灵活整合课程资源,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完成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 结束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內容。地理教师应该坚持贯彻育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和高度推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不仅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改进,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还应广泛开展模拟演示、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提升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宫美荣.初中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浅谈[J].才智,2017(34):141.
  [2]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48-50.
  [3]侯婧.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胡晶晶,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