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近几年各类教育理论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当前的课改实践,我们能够发现部分教学模式只是停留在形式化的低级阶段,却并未深入高级层面,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传统地进行知识灌输,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无法触动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思维可视化课堂,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展开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方法
一、 引言
思维格式化指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情景、教学评价过程的可视化运作,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能够使学生有效探究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课堂思维可视化必须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内容。
二、 传授知识,进行思维训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进行知识灌输,却并未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只能满堂灌地进行学习。由于传授知识和思维训练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了解程度主要取决于思维能力,如果离开传授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教学方式以及思维方法都应当融入知识传授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与知识内在掌握规律有效融合。
三、 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应用思维可视化,促进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逐渐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通过选用思维可视化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在与学生深度探讨和交流中逐步创新教学方式,使师生能够在思维交流中共同学习和进步。
四、 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构建方法
(一)基本思路
思维可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使师生与知识内容、思维训练与可视化形成动态平衡。必须要明确语文知识教学目标以及缓解小目标,通过确定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调理课堂教学动态。同时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语文知识的结构特征以及学生的原有思维,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发散性思维活动,能够确保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持续发展。同时要确保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过程具有可视化条件,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的传输,可以根据可视化技术特性和优势判断可视化的应用情况,使可视化教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之中。
(二)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应当引导学生感悟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开展与发散性思维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并且有效传授知识传输和思维训练教学目标,可以应用软件技术以及flash动画进行教学支撑,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语文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中包含词句和段落、篇章等各项知识点的理解,也是学生进行字词迁移和重点词句理解的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每一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确保思维训练和知识传授能够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字词时可以将“认识”“会写”这些教学目标要求从同音字和多音字、句子和词语等众多方面制作可视化草图,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并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具体操作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目标是师生之间进行互相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教学情景,例如采用多媒体展示或者是实物展示等各类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便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暂时声情并茂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代表以及东方文明的象征——圆明园。相比较现代建筑而言,断臂残垣更具艺术魅力,也能够为学生后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够不断地发展思维,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圆明园的图片制作成flash动画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概述圆明园的初始样子,并且思考其中的缘由,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处理好问题之后能够有效掌握文章中心。教师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协作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
(四)打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由于当前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的重要概念,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就要在实践教学当中,将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室条件和班级氛围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教师通过开展实效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引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也能够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良好素养。教师也要摒弃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结合时代发展目标以及发展动向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通过强化课程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在课程当中的自主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教育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意识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教学当中,打造适宜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环境当中升华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的思维的活跃性和多样性。教师也要让学生在知识和探究当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环节,提升学生在学习环节当中的深入思考能力和学习动力。
(五)教师需定期参加培训
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以教师作为学习的目標,通过模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学心态,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素养。教师也要在实践教学当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学习素养。教师也要通过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专业性,使当前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教师还可以参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增强自身专业的趣味性,才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情景当中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前沿的教学理念,规划自身的教学方式,反思自己在实践教学当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教师在定期参加培训的过程当中,能够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也要正确地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生活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潜移默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思维的可视化和灵活性,从而拓展学生在学习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六)鼓励学生扩展思维
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通过将课堂思维可视化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教师要在教学管理当中结合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教师也要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灵活和多样,将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扩展到其他的教育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当中进行良好的探究和思考。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在思维可视化的目标和探究当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学科当中进行探索,通过培养学生注重学习,并且在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慣,引导学生通过分步骤的学习和探究直接地解决相关的语文问题强化学生在语文探究当中的学习动力。教师也通过独特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动力和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
(七)通过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随着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要逐步地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结合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趣味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强化学生在学习探究当中的良好阅读思维。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遇到各项困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解答疑惑,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性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通过充分地运用思维可视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全方位地发展和提升。教师要重视阅读学习,并且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引导策略,强化学生在阅读信息当中的动力,使学生通过阅读对于文章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探究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实际的教学规划进行教育的引导,通过向学生讲解课文政策的内容,以及作者在描写课文时的写作背景,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的动力,让学生将自身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进行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并且在写作探究当中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写作结构,从而逐步地强化学生在写作当中的动力,培养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主旨。
五、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思维可视化,教学改革必须要集中于思维层面,才能够认真处理并发现问题。通过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构建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教师也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慧英,查有梁.支持可视化学习过程的学习技术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5-15.
[2]陈婧雅,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关于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7(1):8-17.
[3]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05-109.
[4]张惠芳.关于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17-120.
作者简介:
后宏东,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学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