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康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康复工程学是一门涉及诸多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当前课程偏重讲授理论和传统产品的应用,无法与时俱进,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该门课程特点,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康复工程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学生在巩固基本理论的同时,可全面提高能力。
  关键词:康复工程学;教学改革;本科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128-02
  一、引言
  康复工程学是一门医工结合的学科,它是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1]。康复工程的任务就是应用一切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手段,研究“残疾”和“健全”状态之间的“边界”,提取信息,建立人-机-环境一体化的接口装置[1-2]。它是涉及面广、重点交叉,理论与应用并重,与科学技术发展结合,可不断改进产品的一门开放性课程。但在课程讲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多注重对现有产品的结构、材料和产品的临床适应症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忽略了当前社会产品更新的快速性和网络普遍性。虽在课堂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上均有相应的教学改革,但授课内容枯燥、知识通俗,没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学生难以根据实验设备提出创新性见解,拘泥于实验步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这门开放性课程,很难将现有的高科技技术与之相联系,改进产品[3-7]。
  为培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强调该门课程的开放性,将产品的基本性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采用科研的方法去实现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本文以“康复工程学”课程为例,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人才的特点和教学培养目的,探讨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方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阐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路和举措。
  二、教材建设
  当前,根据康复工程产品的门类(康复评定设备、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康复预防与保健设备、内置式假体和辅助器具),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分别在其结构、选配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来一一介绍,虽然品种繁多,但是内容枯燥乏味,较少涉及康复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有些内容(例如轮椅和助行架等)平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设计简单,没有新意。基于类别的固定内容的介绍完全忽略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使一些康复产品不满足患者的需求,需更新和改进。传统内容的讲解,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创造的空间,很难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为此,针对该课程的性质和现状,采用授课教材和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的方案。
  扩充性资料以授课内容为起点,采用科研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例如:目前,康复工程学以康复评定设备、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康复预防与保健设备、内置式假体和辅助器具这五类为基本授课内容。根据每类产品的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论文和专利,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些扩充性资料虽然以授课教材为主导,但学生在查找资料和撰写材料时,不仅对该类产品的结构、特点和临床应用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世界接轨,从而找到当前产品的优缺点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前提,为该课程补充新的知识。同时,教材也注入了新产品的活力,更接近现代人的需求,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打好基础,并为新产品创新思维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传统的教师上课方式一般为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康复工程产品的品种、结构、材料、适应症和处方等,让学生对康复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难点,可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等进行具体化、直观生动的展示,最后采用实物教学,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加深记忆[5]。该种授课方式思路清晰、直观,学生掌握容易,但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需在讲授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以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老师上讲台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设计式教学,即针对某类产品,学生以论文开题报告的形式,对该产品进行了解、分析和设计。学生在讲台上采用PPT形式进行讲解。每组学生上讲台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自由发言和提问,帮助学生完善设计。
  该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堂基本知识,夯实了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主动性,使学生将基本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学知识相结合(例如通过单片机设计智能型助行架),以设计者的身份去开发和改进现有产品,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学术性思维。
  四、项目实践教学手段
  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开题所选的课题项目,精选几组,在实践类课上开展项目教学。即根据项目开题内容,进行实作。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应方面的知识,撰写设计思路、设计内容、实施方案、实现步骤,购买相应元器件并进行实作。在实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沟通、学习、分工合作,最终实现项目要求。
  通过这种改革,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如何做科研,如何组成科研团队,如何根据一个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合作,并最终在课堂上如何分享研究成果。这种科研训练能够刺激和发挥每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结束语
  康复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开放性、与时俱进的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的老龄化,该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康复工程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也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学习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以教学大纲为主线运用各种流行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使学生不仅能真正学习到先进实用的技术,掌握该类产品的发展方向、研究动态,更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彬.临床康复工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劉夕东.康复工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李芸,翟华,胡佳,王惠芳.同济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国际化办学特色[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90-92.
  [4]隋月皎,马铁明.中医院校康复工程学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5):76.
  [5]杨梅.“3+1”教学模式在康复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64.
  [6]宋伟,宋桂芸,黄文欢,等.康复工程学教学分析及改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66.
  [7]缪萍,于瑞,潘翠环,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方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