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冉

  摘要: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的发展为省内高校应用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指出了方向。研究认为,省内高校应凝练适合临空产业发展需要及自身办学条件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并提出包括课程模式、激励模式及支持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方法,以特色实现院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临空产业需求;应用经济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16-02
  一、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原因
  河南省内高校除个别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外,多属河南省多学科综合性院校,本科层次基本都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应用经济学学科所属专业。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缺乏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是省内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分析其原因,脱离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尚未形成办学特色是根本。
  二、临空产业发展下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向
  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机遇,也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新要求。例如四川航空、海南航空、上海航空以及新郑机场、白云机场等均表示需要临空经济产业升级及产业转型、临空物流及中转、临空低碳物流、临空物流实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基于该现状,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应遵循临空经济及临空产业的发展路径,承担起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逐步凝练并形成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向[1]。例如临空产业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包括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临空经济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培养内容;航空物流方向,包括特色产品物流、航空快递物流、国际中转物流等培养内容;临空国际贸易实务方向,包括临空贸易国际结算、进出境货物报关、进出境货物跟单等培养内容。
  三、以临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1.理论课程模式改革。适度调整培养计划。课程科目的设置原则,要符合教育部关于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与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课程遴选的标尺;同时又要根据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实现专业教育与应用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增设国际物流、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临空产业经济等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的课程。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特色培养方向一致的前沿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强化现有课程内容与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同时,相应地推进教材建设,选用国内外精品教材,围绕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区的具体特点及发展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现有问题的探讨,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专业教材、习题集等,尽快使教材与教学相匹配,并以此推动本专业特色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与优化教学模式,适应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体现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增强专业技能等基本原则基础上,力求符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2]。例如,在理论教学中,以临空产业的规划、临空经济区低碳物流业发展、临空自贸区与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管理与报关等内容为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习题教学、专题报告等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种围绕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而且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和支点,深刻体现“促进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专业特色方向[3]。
  2.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首先应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在基于临空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操作环节,比如在实验室中建立诸如仓储、物流、税收、海关、商检等虚拟职能部门,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企业或物流节点的职能。其次要配套地更新实验教学软件,目前经济类或管理类各专业使用的模拟实验教学软件仍然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不断升级软件,或者与其他高校、企业合作设计开发出更接近当前本领域实际业务条件的教学模拟软件,是本专业特色方向体系改革中应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增设对口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方式,优化实践环节,扩大实习范围。例如,实习环节中可以增加实地参观与学习的环节,增强学生对外贸重要物流环节的感性认识。此外,利用航空港临空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口岸或是铁路货运口岸,认知集装箱货运站、海关监管港口等场所;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赴物流公司或保险公司实践进出口货物的询价、报关及投保等工作;帮助学生联系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等监管机构,实地感受报关和检验检疫工作。
  四、满足临空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激励模式
  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人才激励模式的创新途径。考查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的考核应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课堂和试卷的考核方式。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激励模式,首先应要求学生根据临空产业特色方向选修对应的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应基于促进学科交叉,扩展学生思路的原则,面向所有经济类学生开放;其次,专业任选课与实习实践课程的考核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与特色方向相对应的实践学时,或是于课堂展示相应的项目论证报告或计划书,这样既突出了人才培养专业方向的特色,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的激励措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特色方向领域的国家、省学科竞赛以及考取国家级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措施的操作中,可采用依据学科竞赛的赛事等级以及比赛成绩或是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情况抵扣学分的新模式。例如,学生参加“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如果取得一等奖则可以抵扣1学分;学生通过高难度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则可以折算为2学分,如国际认证的“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CDCS)”。
  五、基于临空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支持模式
  特色人才培养支持模式,主要包括科研平台支持、人力资源绩效制度支持以及政策导向支持等特色内容。科研平台支持指教师围绕学院或专业的部署,凝练其科研方向。创建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是目前公认的途径,各高校应基于教师研究方向凝练出若干特色方向,并引导教师围绕特色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建设相关特色团队或相关方向协同创新中心等有效载体。例如,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基于临空经济特色,培育了临空经济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临空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临空经济与郑州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支持教师围绕这些方向开展科研研究。人力资源绩效制度支持指奖励或支持教师特色方向科研成果或活动等内容的制度支持方式。如对于教师符合特色方向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或支持;教师协助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或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给予表彰或奖励;或是在考核或聘岗等环节设计差别化指标,对教师促进专业特色方向发展所做贡献给予奖励等。政策导向制度支持表现为支持特色方向建设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为引进相关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搭建平台促成高校与航空港区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给予特色专业在办学条件、实习实践平台资源配置优先等待遇,全方位促进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璐.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J].中国报业,2011,(1):114-115.
  [2]孟凡生,肖振红,李瑛玫,李谭,韩冰.“互联网+”背景下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以会计课程为例[J].教育探索,2017,(2):81-83.
  [3]关娜,吴永祥.临空产业发展特色与现实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3-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9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