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地质实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福平 李东会 张明杰 刘操

  摘要:野外地质教学是提升学生地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地学情感和兴趣的重要途径,是地学创新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在《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地质知识,用将来在野外地质实习中能够亲眼见到的地质现象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质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记忆,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煤矿地质学》;野外地质实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31-02
  《煤矿地质学》是集地质研究、生产实践于一体,并与煤矿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地质学[1,2],是普通高等学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量工程、建井工程等非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地质理论比较抽象,在分析推导地质现象时,需运用多种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在没有进行野外地质认识之前,学生往往对地质理论很难领会,觉得十分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野外地质教学是提升学生地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地学的情感和兴趣的重要途径[3-5],是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者尝试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地质内容[6]与登封野外地质实习所观测的地质现象[7]结合在一起讲解,用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质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全面的正确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地质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6]。其中地质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地球概况、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古生物和地史等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中采用的PPT内容主要为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绝大多数内容为文字叙述,鲜有生动图片,加上地质基本理论的抽象,因此,课堂教学常常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另外,从该课程面向的对象上看,煤炭是艰苦行业的专业,因此学生的专业情绪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再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思想先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新知识十分渴求,同时,又不甘忍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上课及PPT内容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如果仅仅采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恐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实习路线的选择
  教师上课PPT内容的设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安排,《煤矿地质学》课程除了安排课堂、实验室教学外,还安排了为期1周的登封地质实习环节。因而,为了将野外地质实习与《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我们选择了登封地质实习9条路线[7]中的5条。路线1:龙山—太古宇、嵩阳运动界面、泉水、辉绿岩墙观察路线;路线2:稻田沟—上古生界、中生界、地表水观察路线;路线3:石淙河—断层谷、岩溶地貌观察路线;路线4:中岳庙—古元古界、褶皱、节理、飞来峰观察路线;路线5:玉皇庙—新生界、登封大断层、河流阶地观察路线。
  三、实习路线内容支撑课程教学
  在路线1中有4个观察点[7],其主要内容为:基本矿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鉴定与描述;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底砾岩、夷平面、新构造运动、地层接触、裂隙泉等概念的理解;断层谷及辉绿岩墙的剖面素描;地质罗盘的使用。该路线涵盖的内容对《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中的地质作用、基本造岩矿物、三大岩类、地质构造、地下水等章节的教学内容具有支撑作用。在路线2中有6个观察点[7],其主要内容为:基本矿物、沉积岩的鉴定与描述;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单面山构造、古风化面等概念的理解;加里东运动界面的观察;地质罗盘的使用;王堂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观察。该路线涵盖的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地质作用、基本造巖矿物、三大岩类、地质构造、古生物、煤田地质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路线3中有2个观察点[7],其主要内容为:岩溶地貌的观察;观察断层存在的证据,确定断层类型,并测量断层产状。该路线涵盖的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地质作用、基本造岩矿物、三大岩类、地质构造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路线4中有3个观察点[7],其主要内容为:基本矿物、变质岩的鉴定与描述;褶皱、节理、飞来峰等概念的理解;节理产状测量。该路线涵盖的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地质作用、基本造岩矿物、三大岩类、地质构造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路线5中有4个观察点[7],其主要内容为:基本矿物、沉积岩的鉴定与描述;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等概念的理解;断层产状测量。该路线涵盖的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地质作用、基本造岩矿物、三大岩类、地质构造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
  以上5条野外地质实习路线中所涵盖的丰富的地质内容与《煤矿地质学》中的地质学内容有关,因而有大量生动的现场图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很好地支撑了课堂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记忆,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全面的正确认识。
  四、结论
  在《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丰富的地质现象,将《煤矿地质学》的各章节内容与地质实习的地质现象结合起来讲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质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记忆,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全面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徐宏杰,胡宝林,杨景芬,等.“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J].大学教育,2014,(4):119-120.
  [2]王文峰,曾勇,郭英海,等.实用型“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07,(4):135-137.
  [3]陈宁华,胡程青,程晓敢,等.美国高校野外地质教学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1).
  [4]胡云沪.地质认识实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3,(3):41.
  [5]刘晓鸿.构建高年级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5):104-106.
  [6]车树成,张荣伟.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7]司荣军.嵩山世界地质公园[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9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