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佳妮 张天雪
摘 要 基于产业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个案调查,分析产教融合实践现状和困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借助政府的支持力量以推动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园区管理运行机制以促进园区产教深度合作、建立双导师制以提升园区导师教学能力、打造园区交流平台以服务职业意识教育的建议,深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园区;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3-0065-06
一、基于园区的产教融合的界定
首次提出“产教融合”概念是在1995年,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用“产教融合化”来形容该校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主要途径,但文中的“产”单指企业产品,而“教”则仅指生产实习,两者概念都不全面,与当前我们所说产教融合有较大区别。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得到比较完整的产教融合基本内涵是指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活动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合作途径,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1]。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探索和演化,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和途径也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高职院校通过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和优势的产教融合模式,依托园区实施产教融合则是一种创新模式。本研究所指的园区就是高职院校在政府等有关部门支持下,以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空间聚集形式与企业共同创业的产业园。这种模式以园区的资源聚集和技术为优势,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利益共赢的保障机制,紧密结合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最终达到校企良性互动、校企利益双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二、基于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梳理
当前,国外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典型模式,如美国硅谷科技园、日本筑波大学高技术科学城,国内有以高校为中心的清华科技园、以园区为主办方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蝶大学科技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产学研合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政府、企业打造的“内园外站”联合育人载体等[2]。从国内成功案例来看,学校通过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有利于突破已有资源的局限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园区企业将人才看成商机,主动参与和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这种刚性需求使得校企双方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合作。
从举办主体上分,当前主要有“校办园”和“园办校”两种模式。“校办园”模式是以高校为中心,在土地规划允许的前提下,学校根据专业发展优势,与政府部门、专门的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的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校企双方共享场地、设备和人力资源,园区如社会经营性企业的缩影,营造出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形成专业教育和企业生产合二为一的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打造的园区多数以大学科技园的形式出现,园区依托大学群或研究型大学,在政策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建立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区,如清华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南京市的产业优势,联合深圳金蝶集团共建的“南工院-金蝶大学科技园”,则是其中成效较为显著的一个。园区吸引与学校专业相关的高科技企业,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按照“模拟-苗圃-孵化-转化”的步骤,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园区孵化。
“园办校”模式中的园区是高职院校的主办方,高职院校则是企业的一个附属部门。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对照园区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培养的投入和成本。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学院”模式则是在职业院校中典型的园办校案例。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重要项目,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将企业和学校并列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形成了“双主体”的产教融合模式,使这所“企业学院”既是园区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心,又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教室和实训基地[3]。
无论是“校办园”或是“园办校”,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合作的项目得到了政策扶持。但也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园区企业的集群效益,使得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高等性;另一方面,园区企业和学校办学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且园区的发展容易受到来自入园企业的经营盈利性质、管理部门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使园区可持续发展受挫,不利于校企双方建立良好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个案调查
(一)研究目的
W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自2009年开始,与当地报业集团联合共建了“Z创意园”,目前是当地唯一的“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与当地科技局联合成立了“S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搭建了可以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维权、培训、交易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整合当地电子信息研究院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省级外包服务示范园”,集聚了政府、企業、高校三方的优势资源,致力于创建区域电子信息行业技术综合平台的建设,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产业人才。在探索与行业企业共赢的过程中,W学院分析园区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随着三大园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教融合模式也不断深化,园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从最初单一的安排学生实习,转变为现在的产教融合,构建了基于园区,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特色育人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真实信息,更充分、客观地呈现W学院多年来联结园区实施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实践成效,了解当前园区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提出的对策提供思路和方向,实现W学院基于园区开展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 在学生问卷设计上,借鉴了CIPP教育评价模式来分析样本校基于园区产教融合的实践效果。1967年,CIPP教育评价模式由美国评价学者斯塔佛尔比姆提出,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背景、教育信息资源的输入、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结果的全面评价模式。斯塔佛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不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而是以教育决策为导向,为决策者改进教学服务是CIPP评价模式的鲜明特点[4]。因此,CIPP评价模式的价值诉求与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追求相吻合,要求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和结果提升提供专业性支持。结合研究的目的和侧重点,将问卷内容编制为实践过程评价和实践效果评价2个一级指标。实践过程评价设置为实践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管理4个二级指标;实践效果评价设置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满意度2个二级指标,见表1。调查对象以W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6个专业的大三学生为主,覆盖计算机、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4个专业大类。为研究学生在不同实践单位背景下的实践效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将问卷的调查对象以该专业学生是否入园区企业实践进行区分。
在企业问卷设计上,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推进產教深度融合”的精神,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中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的指标作为参考依据,围绕合作项目、合作投入、师资建设、服务企业、管理考核、合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设计。调查对象为W学院全部园区企业,在园区企业的支持下完成,达到100%回收率。同时,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实地走访W学院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部门和园区合作企业,通过访谈交流的方式,从学校教职工和园区企业员工的角度了解园区产教融合的实施情况。
(三)研究结论
1.学生实践效果较好,满意度评价高
研究以学生的实践单位是否为园区企业分为两类调查对象,共发放样本330份,未出现聚集现象,回收率达97.18%。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探讨在园区企业和非园区企业的背景下,样本高校学生总体实践效果、实践过程评价和实践结果评价上的差异情况。据表2的统计显示,实践单位是否为园区企业对学生总体实践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认同学校依托园区开展产教融合的做法。尤其在园区企业实践结果评价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在园区企业的实践效果不错,对在园区企业的实践满意度较高,依托园区实施产教融合确实对学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影响。
2.实践内容与专业教学吻合度高
调查发现,实践单位是否为园区企业,在学生的知识与技术能力培养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实践内容、实践管理和实践满意度上的差异表现为极其显著,见表3。园区利用产业的聚集效应,使得园区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和实践内容与所学专业吻合度高,有利于降低当前实习中供需错位的情况。相比非园区企业,学校与园区企业在合作的实践内容上更具灵活性,由于校外企业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实习期间无法为学生提供分阶段在不同企业或不同岗位的实习条件,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在规定时间到指定的合作企业或岗位进行实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W学院通过与下属产业园区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人才培养,针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围绕项目实践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园区的市场氛围也为学生搭建了专业技能的实战平台,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实际生产或设计问题的思考。同时,W学院高度重视在园区企业开展的产教融合,规范了校企培养的共同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园区企业对合作的重视,有利于他们就业心理的发展。因此,在提及“是否愿意留在实践企业就业”的问题时,比非园区企业的学生均值高出12%。
3.实践条件和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践单位是否为园区企业,在实践条件和教学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实践条件方面,根据数据发现,园区产业的集群效应确实能为学生在专业实践时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但由于园区企业本身规模的限制,为学生培养工作提供的设备、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在教学方式方面,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园区实践企业在教学环节设计、课堂互动、实践教学方式上未尽如人意,说明园区企业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但教学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引进一批具备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能力的兼职教师也逐渐成为当前园区企业融入学校教学的阻力,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技能也急需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4.园区企业参与度高,但浅层次合作项目居多
园区企业对基于园区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认可度较高,参与率达100%。其中,有81.66%的园区企业在近两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这些企业中,提供实习岗位的占87.76%,接收毕业生的占81.63%,提供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占61.22%。说明园区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目的已有一定认知,明白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技能人才,能积极与学校开展实质性探讨,相互熟悉行业标准和教学流程,共同服务人才培养项目的落实,保证合作质量。开展合作的园区企业中有78.26%配置专门人员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有69.57%的园区企业参与制定顶岗考核内容和职业评价制度,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考核。
但目前开展的合作项目仍然停留在为高职学生提供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主的辅助性校企合作,合作内容深度不够,真正参与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科技研发攻关的合作企业占比非常低。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师资只能满足顶岗实习和个别公选课的需求,即使有61.22%的园区企业为学校输送了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普遍不了解教学方法或专业不对口,能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只有14.28%。而校内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无法为园区企业的生产或管理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近年来接受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园区企业只有32.65%。 5.学生实训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园区企业多属于中小微企业,以资金或设备的形式对合作项目进行投入的园区企业只占总选项的26.92%。若考虑在未来对学校的合作进行投入,选择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和捐赠设备的占总选项的10%,选择师资支持和技术支持的占总选项的70%。若企业参加校企合作既不能免税,也不能以职工教育费用列入成本,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无利可图,自然无法产生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因此,在调查反馈的数据中,有75.96%的园区企业希望政府为合作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另一方面,多数园区企业负责人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缺失,体现在他们被动的技能学习状态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也影响了企业对合作的成本收入,其中60.18%的园区企业在进行实践指导或接受毕业生时,更看重学生个人的职业意识与清晰的自我定位。
6.园区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良好的服务设施有利于吸引企业入园,一是距离高职院校近,能第一时间获得人才信息;二是园区的租金比相同地段低了近20%,而且享受学校食堂、运动场地、区域交通上带来的便利。但是,企业入园时签订的合作协议重在明确租金、物业管理费等方面,对于校企合作的要求只涉及框架协议,没有在入园企业标准、合作项目监控等方面做详细规定,对入园企业是否能與学校有效开展产教融合缺乏论证。入园后,各专业与园区企业开展的合作协议主要由各二级院系商定,也没有提供较为完整的园区信息交流平台,合作形式多数围绕在实习基地共享等低层次合作,对合作企业的管理、考核、审批未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机制,最终影响合作成效。
(四)原因分析
1.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区域特点限制了产教深度融合
合作环境的复杂性局限了双方合作水平和深度。一方面,样本校所在地区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虽然企业管理者具有肯吃苦肯拼搏的创业精神,但文化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各自谋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理念。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无法兼顾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学校技能实践的需求成本发生矛盾时,即出现校企合作中止的现象。根据对样本校园区企业问卷调查数据,60家入园企业全部为中小微民营企业,其中有8家为学校教师自主创业的公司,近20%的入园企业处在创业初期。这些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稳定性差,且最需要是积累企业发展资金,因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没有能力投入高成本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开展的校企合作只能停留在接受毕业生的浅层次,难以形成产教融合。另一方面,杭州、上海等周边大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为技能人才创造了一个更适合职业发展的环境,吸引了大量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人才虹吸现象严重,造成园区留住优质企业难、留住培养的学生难等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要思考如何创造、设计良好的环境和推动机制促进园区的产教融合,做到既要扶持教师的创业和初创的企业,又要兼顾产教融合的实施成效。
2.政府缺乏鼓励政策和有效的协调机制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和企业经营的逐利性是造成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分歧的根本原因。当前国家和政府机关已经颁布的很多文件中,都提到要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支持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没有在实践层面提出解决校企双方利益点不平衡、文化差异等问题的具体策略,且极少有涉及学校自办产业园区的有关政策。另外,学校的校内管理体制不利于园区产教融合的深化。当前没有成立独立的区域性的产教融合外部监管机构,完善政府的协调主导功能,学校受教育部门主管,园区企业受经济部门主管,双方各自主管政府部门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和企业的发展状态也不同,使得学校和园区企业的利益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容易出现合作一头热的现象,园区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在实践中也未能真正实现。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机制、资金投入与制度建设,提高学校和园区企业合作积极性。
3.园区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
将兼职教师引入专业教学,真刀实枪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性和职业性重要举措。目前,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都来自企业一线,熟悉本专业最前沿的技能和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相对校内的专业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校企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大多为合作企业推荐或者熟人介绍,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对其教学水平的鉴定或参与有关教学技能的培训,在兼职教师评聘和考核管理上比较粗放随意,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当前高职院校在职称职务评聘制度和相应的工作待遇规定等方面,为兼职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有限,无法吸引和留住兼职教师,使得已经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工巧匠大都不愿调入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4.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
对园区企业的调研显示,企业普遍反应高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在实践中耐不住性子,学习专业技能时比较浮躁,更喜欢从事一些“短平快”的兼职工作;且学生对技能人才的认同率不高,认为做管理当白领才是体面的工作,大都不愿吃苦。
四、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一)借助政府支持力量,推动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学校要依靠政府出台的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引导企业正确认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让政策成为保障机制,促进学校专业与园区企业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从经费、资源、利益等方面分类分解风险责任。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本土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经费支持,补贴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产生的费用,鼓励企业为自身发展而开展的育人活动。对参与度高、合作效果好的企业,园区应给予相应的表彰、减少租金、减免物业管理费、优先推荐学生、免费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激励政策;学校应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培养的且留在合作企业工作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以应对人才虹吸效应,保证培养的人才最终能为合作企业所用并通过行业协会力量成立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引入市场资金向园区企业输血,保证合作资金投入的稳定,保证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園区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园区产教深度合作
根据园区服务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园区二级管理体制建设,不断扩大园区管理部门引企入园的自主权,促进资源集聚,有效激发园区的发展活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首先,完善参与园区产教融合建设的学校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让专业所在院系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务部门负责教学大纲、人力部门负责教师队伍、资产部门负责教育设备、财务部门负责教育经费、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就业辅导、校企部门负责统筹协商、园区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对接和过程管理。其次,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建立行业协会牵头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对产品生产设计、技术研发、实践课程教学、教师下企业过程等方面是否符合行业产业发展进行检查;按照企业评判标准评价学生成绩,反馈企业对合作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再次,完善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流程。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调研,由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管理人员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和开发、实训条件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审核,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对接园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
(三)建立双导师制,提升园区导师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教育教学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对加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园区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深化校内师资管理机制。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兼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依法自主评聘兼职教师,解决兼职教师晋升问题;加大分配奖励制度改革力度,以“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吸引园区企业优秀人员从教;利用学分替换、课程免修等举措,继续深化“双师、双岗、双薪”的教师队伍机制。其次,为园区导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开展以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培训,让兼职教师参与教材教法研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通过教学观摩熟悉教学过程[5]。学校提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岗前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理论素养,以及兼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四)打造园区交流平台,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缺失,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现象,通过搭建信息畅通的园区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学校与园区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流通容量和速度,给予园区企业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协同服务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一方面,学校定期以市场调研的方式整理企业需求信息,开设网络专栏,设计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园区企业专场的校园招聘会,将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和园区人才供需关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建立园区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园区企业的凝聚效益和归属感,通过深入的校企交流,围绕职业岗位性质和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和能力的思路,设计职业意识教育的专项课程、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校园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培训等教学环节,构建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相互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工作质量意识、技术创新意识、岗位服务意识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参 考 文 献
[1]陈年友,等.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2]刘桓,陈福明,程艳红.基于产教园的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51-61.
[3]史小波,等.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7):16-18.
[4]一帆.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1):32.
[5]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29-31.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 on Industrial Zone
Wang Jiani, Zhang Tianxue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pa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a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park can be promoted,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rk can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of industry-eduaiton in the park, the dual tutor system can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tutor teaching ability in the park, and can be buil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etween the parks to serv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industrial park as the carrier.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rks; practical exploration
Author Wang Jiani, research assistant of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325000); Zhang Tianxue, professor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6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