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应钦

   摘 要: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理清文章脉络,呈现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究的同时,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选择一种更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形象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将其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高效阅读打下基础。本文对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初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在大脑中绘制出合理的图形。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了平衡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技巧倾向于强化联想能力,分析遗漏的重要因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图形的设置和创新,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文本的理解中所应用的导图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联系各个知识体系中,学生可以用一定的线和箭头进行链接,让思维导图显得既美观,又一目了然,从而掌握文本的实际内容。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应用思维导图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学习中,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中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支持,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语文阅读氛围。这样,在声音、影像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热情高涨,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产生极大的阅读动力,提升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效果与动态功能,以动态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悠扬的背景音乐、鲜艳的色彩呈现四季的美。学生不仅受到听觉方面的刺激,也受到了视觉的刺激,更感受到四季的各种特色。语文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四季的不同颜色呈现出来,之后通过清晰的线条将四季的明显特点体现出来,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四季的印象进行文本的阅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带着对文本的美好期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之后,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角度试着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头脑中尽力构思,试图与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呈现的图形形成反差或适当创新。这种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动力。
   2.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效果的高低。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手法、作者抒发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初步解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予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从一张纸的中心开始绘制,需要向外延伸什么,就直接在周围的空白处自由发散。例如,在教学古诗《浪淘沙》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题放在中间圈起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先给学生呈现出本文的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细枝末节的添加。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旁支上添加了作者简介、重要词语、多音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提升。
   3.通过思维导图展示重难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题材多样,有些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呈现出文本的主旨思想,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的图形,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流失及地球资源的珍贵,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意识。但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往往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无法达到深入理解主旨的程度。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你们觉得作者要告诉我门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作者要用这几个字作为文本的题目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可以顺利利用思维导图掌握文本的基本思想,把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4.在思维导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构建。思维导图的应用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学生想象思维与理解基础上的。所以,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创新,这里的创新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思维导图“枝节”的自由设置,但思维导图的主旨必须是以文本中的具体词汇或中心意思来展开的。如果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是本文段落内容的简单堆砌,那么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在具体实施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自主设计。语文教师要给予學生鼓励,让他们获得自信。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之后,语文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而是让学生再阅读一遍文本,让学生围绕文本的重点词语“花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假如你是老师,你要在课堂的结尾做一次总结,你会如何用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呢?”“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要敢于尝试,这样才能更快成长。”在给予学生鼓励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进行绘制。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5.应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阅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靠督促学生背诵典型句式、优美段落和整篇文章来完成整体知识的积累,导致学生存在诸如语言表达不够连贯,文章逻辑性较差、不分段或乱分段等问题。这种方式给学生的写作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既缺乏层次感,条理也不够清晰,有时干脆以一个大段落的形式贯通下来,既看不到重点表达,也分不清文章结构的主次。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具体结构,然后让学生在纸上将自己想表述的结构或段落大意以树状形式表达出来,再在阅读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和正确。例如,在《穷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将文本的思维导图画出来。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关键词、关键句等先标记出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绘制出来。之后,语文教师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自然变得高效又连贯。
   三、结语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文本的脉络和精神主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应努力探究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方式,使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李静.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4(26).
  [4]丁雄鹰.思维导图:语文素养视域下突破袭用框架的新径[J].小学语文研究,2015(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