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米晴

  摘 要: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活动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而做好历史解释也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史料为依据,结合历史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历史真实情况。本文将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这一课为例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 历史解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思考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过去的解释,历史解释不仅要将历史描述出來,更要深入地探究历史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和价值、揭露出历史表象后的因果关系。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好历史解释,以便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中的相关信息,从而逐步获得更高的历史知识水平。因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二、 历史解释的应用概念
  为了更加明确历史解释的实际含义,首先要了解到历史的概念。历史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段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而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进行再创造,并且没有一种解释是固定的、最终的,每一代人都有权利针对某一阶段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便是对历史进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有学者曾经说过,历史解释便是深入发掘历史当中所蕴含的隐藏信息、了解到历史背后的因果关系,通过解释才能够悟出历史深层的含义,也才能对历史进行一场有效的重建工作。因此,我们更可以清晰地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做好历史解释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历史知识,并且感知历史知识背后所蕴藏的宝贵信息。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脱离以往传统的学习模式,逐步对历史知识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自己自主展开学习活动,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整合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 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历史解释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通过结合历史的基本常识来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历史解释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而我们所提到的基本常识则是特定性、持续性史论结合、因果关系等,也可以这样认为,将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运用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如临其境一般的学习感受、不断地拉近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
  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这一课当中有着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史实,因此,教师在做历史解释时要结合实际的学情而展开,通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来做好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经济结构为例先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此来回忆手工业、农业、商业所组成的经济架构,从而得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合方式之一。运用这样的解释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认识新知识,并且运用新知识来巩固对旧知识的印象,这也更加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知识的史实进行解释时也要着重强调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本部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因果关系,这便是唯物史观对历史解释的指导。在教学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部分知识时,通过运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相关史料,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到质优价廉的洋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流入到中国市场的,这便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棉纺织业当中纺和织出现了严重的分离情况,学生便能理解家庭手工业主体遭到破坏的实际原因。紧接着,由于外国大量的廉价洋纱涌入到了中国的市场当中,中国传统的土布逐渐被洋布所替代,这便导致了中国大量的农村家庭织和耕出现了分离情况,这样的分离情况便意味着在我国自然经济体系当中家庭手工业和主体农业逐渐产生了分离情况,以往男工女织的经济格局将彻底被打破。与此同时,列强入侵的基础下尽管丝绸、茶叶这类农副土特产品逐渐趋向商品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却也瓦解着我国的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并且这样的瓦解局势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过程,而并不是顷刻之间便做到瓦解的。
  通过教师以这样的历史解释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和历史实证素养,更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知到尽管在100多年内我国的自然经济是处于瓦解状态的,但是却依旧能够占据主要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历史解释教学当中也充分地体现出了唯物史观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学生对该部分历史知识也便能逐步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从而逐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 对教学内容进行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对在历史教学中展开历史解释构建出了大体的框架,要求在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历史史实来重建历史事件,讲清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对历史史实的认知转化成对现实的认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到历史现象并且自主整合出关于这段历史时期当中所存在的显著特征,这样更加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这部分知识时,主要内容是由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三个环节所构成的。我们从这三个构成环节中可以发现其中主要展示了近代中国经济的组成结构又向我们展示了产生变动的实际情况,但是三个环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的,而如何能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三个看似独立的环节进行整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则还需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地设计。曾有学者在谈到晚清经济这段历史时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我国是在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走上了世界一体化的道路的,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后发国家一样,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之后,中国从一个被迫的状态,逐渐卷入了世界一体化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从农耕文明逐渐走向了工业文明的道路。因此,通过该名学者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随着外国商品和技术的涌入,我国的经济结构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的文明底蕴又过于深厚,因此,在这样的变化来临时受到了旧文化、旧传统的抵触和排斥,这样的经济发展也是逐步的、缓慢的。根据本部分知识进行分析和观察来看还是有章可循的,这便是当代中国经济变动所呈现的三大趋势,从单一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化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模式即为半封建性;从独立完整逐步转化为分散,便是半殖民性;从农耕文明逐渐过渡到了工业文明,这便是时代的进步性。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质优价廉的西方工业品融入了中国市场当中,这便使得我国2000多年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早已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体系还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顽强地抵制外来经济的侵蚀;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却又被迫地接纳这样西方工业品的融入,因此,使得近代中国经济体系呈现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解释来促使学生从两个方面掌握到本部分知识,首先,近代中国经济的构成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产业。其次,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无疑是曲折的,尽管自然经济处于逐渐瓦解的状态,但是因为中国深厚的文明底蕴还是占据着主要的统治地位。国外的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不断地扩充并且入侵,我国的经济市场导致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步融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通过这样对历史进行解释和建构并且保证历史解释的层次性、持续性能够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学生既能够清晰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又能够产生一定的历史素养。   五、 对方法和途径进行历史解释
  保证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结合知识选择相应的史料并且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解释历史现象,更加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对于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历史解释能力,也都是其展开教学时所重点追求的教学目标。历史解释就仿佛是对历史进行深入解剖,将静态的历史变成生动的、动态的历史,也能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种通透的理解效果。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解释也不仅仅是语言描述、文字说明这样的单一解释方式,可以运用一些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历史解释,如设计表格、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思维导图、制作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问题。
  通过运用上述方式来将历史展示出来,这样浓缩性的展示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脱离以往阅读文字时所产生的枯燥感,更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接触到历史,使学生在“鸟瞰”示意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动头脑和思维对知识进行解剖。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方法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而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也能逐步形成较强的历史解释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历史解释、学习历史知识变得更加轻松起来。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运用好历史解释来展开教学对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够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历史解释来促使学生对历史表象后所蕴含的深层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需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究和摸索,以便能充分地发挥出历史解释的有效教学辅助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春雪.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谈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6(4).
  [3]李琴.从人物看历史:开拓高二历史复习课的新路径:以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1).
  [4]范海东.新史观下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的“瞻前顾后”与“左顾右盼”: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J].考试周刊,2016(22):113.
  [5]黄惠云.激活细节,趣乐其中: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J].考試周刊,2017(46).
  作者简介:
  林米晴,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2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