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明优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和输出的过程。有了前期的丰厚积累,才会有后期的有效输出。习作教学也一样,只有前置任务的有趣、有效,才能使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持续高涨,精彩文章不断。所以有效的习作前置任务驱动,可以丰厚知识累积,丰富生活经验,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效率是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前置设计;任务驱动;有效策略;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和输出的过程。有了前期的丰厚积累,才会有后期的有效输出。因此,学生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表达上。而习作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书面表达方式。在习作起步阶段,为了保护孩子们的习作热情,一般鼓励孩子们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进行表达。到了中段,除了要继续保持学生写作的热情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使表达真实、鲜活!
  可是在我们日常的习作教学课堂中,却经常发现孩子们往往写作热情不高,对于习作要求,常常找不到可写的题材,还总会出现那么几个无从下笔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 源自课堂 现状思考
  一二年级为写话,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以构段为主,习作难度不高。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大多数是写作热情高涨。但到了四年级,发现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都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
  现状一:学生习作差距逐渐拉大,有一部分孩子的表达还处于十分直白的状态,语言幼稚,可以明显感觉到以前积累的词汇和句子,已经无法适用于四年级,而他们自己却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现状二:不少孩子被囿于各类培训班,缺乏接触社会、触摸大自然的机会。在《介绍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习作教学中,本市的有名景点,就在市区周边,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没有去游览过。试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没有经历游览,又该怎么来介绍?有的孩子就借助百度,结果出现不同的学生,写出了一样文章的尴尬。
  现状三:家长过分保护和溺爱,造成孩子与社会脱节,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所以在写作中,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在一次游记习作中,就有孩子,把东钱湖介绍成了水上乐园,把鼓楼写成了小吃一条街,把天一阁藏书楼写成了大公园……
  面对学生习作走偏现象,不难反映出四年级,是习作的一个转折点。从教材编排和课程标准也能发现,三年级着重构段能力的培养,四年级则提升到谋篇能力的训练,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提升。所以,如何让学生从构段跨越到谋篇,成了中段习作教学中最突出的疑难问题。
  二、 基于困惑 实践探索
  为了顺利引导学生走好习作中,这飞跃的一步,我们就必须从学生习作现状着手,进行有效的探索。
  习作教学一直是老师们探讨的永恒话题。确实,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生活经验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让不同起点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一起有效地进行习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一线老师进行研究的。基于孩子习作的现状,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发现有效的、有趣的前置任务设计,能及时消除学生畏写的心理状态,使习作水到渠成。
  首先,是基于學生不同的起点,可以通过巧妙进行前置任务设计,让学生通过任务准备,拉平各自的习作基点,从而让孩子们有话可写。
  其次,是基于学生视野狭窄,可以通过前置作业设计,让学生走出生活小圈子,根据作业任务,去感受家乡的美景,去触摸美妙的大自然,然后,通过真实的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是基于生活经验匮乏,可以利用前置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提升生活能力,掌握生活常识,丰盈知识库存。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证明习作教学之前的任务铺垫非常重要,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前期任务的有趣、有效,使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持续高涨,精彩文章不断,所以习作前置任务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效率是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
  三、 任务前置 有效驱动
  所谓习作的前置任务,其实就是习作前,设计有趣的任务,让孩子们去亲身实践,提前体验,累计知识和经验,为后续的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习作要求的不同,前置任务的设计也就各不相同。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长短,这就要求教师能提前一个星期,甚至提前一个月进行习作前置任务的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前置任务的实效性。
  (一)游戏竞赛,驱动相关知识累计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体现。但是知识系统如果没有前期的丰厚累计,后期知识输出环节的习作表达,就会显得干涩无味。所以要形成一定的习作能力,就必须有前期的各类型知识的累积。当孩子们积累丰富了,习作时自然得心应手。但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艰辛的,为了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有动力,各种游戏、比赛等形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
  策略一:玩成语接龙。
  三四年级的孩子,日常用采蜜本的形式,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成语,但是如何让静静躺在采蜜本中的成语“活”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玩成语接龙。日常可以和父母玩,也可以和同学玩,在班级中还可以分男女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通过一次次的较量中,输赢即时可见,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有趣的接龙比赛,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玩起来,以“玩”驱动学生自主积累成语。
  策略二:办诗词大会,玩飞花令。
  把央视热门的电视节目,搬到课堂上,学生在初次尝试中,感受到了自己古诗词积累的匮乏,通过规定篇目的提前准备,再在规定篇目中进行诗词大会。关于飞花令,最初,提早一天定好一个字,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第二天进行PK,就这样学生自己策划、自己操作,不仅有了丰富的诗词积累,有了积累诗词的兴趣,更是提升了班会的策划组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三:人人做朗读者。
  课余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有感触的一段话,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几分钟,进行朗读,与大家分享。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设计这种“玩”的形式,可以降低孩子对作业的抵触,提升积累时的乐趣和动力,减轻孩子们学习的压力。在玩中积累,在较量中丰厚,为后期的各类写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观察体验,驱动动态经验生成
  在四年级教材中,安排了游记和观察日记,相对于这样题材的习作教学,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前置任务设计,孩子的习作就会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或者会靠想象来完成这样的写实的习作,这样的文章是毫无生命力的。由此,前置任务的设计,就成了这类习作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
  策略一:做实地了解,抓特点写准确。
  例如:介绍一处景物,或写一篇游记的习作,都可以在习作前,设计前置任务:做一次不一样的游览。虽说有很多孩子,对要写的自然景观已经游览过,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游览时的走马观花,对熟悉景物的熟视无睹;有的更会因为游览不全面,而对该景点以偏概全。所以,提前两周布置游览任务,并引导孩子们提前了解景点,自行设计游览路线,根据特点记录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最后形成习作。把一课时的习作拉长到两周甚至一个月,虽然时间长了,但对于孩子们习作能力的形成,以及真实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这种写作品质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策略二:做真实的体验,写真实的内容。
  例如:《绿豆种植观察日记》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开展真实的、有趣的绿豆种植活动。奖励每个孩子一把绿豆,自行种植,水养也可。任务下达时,孩子们对于绿豆种植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写观察日记的本身,但是,随着每天观察日记的交流,听到同学们对绿豆的昵称,以及形象的比喻,勾起了孩子们写作的欲望,每天观察,每天记录,每天交流。不仅记录了观察所得,还记录了自己的心情和想象,此时,对于观察日记的解释,已经无需老师的任何语言,一切水到渠成。最后,把每天的记录整理起来,绿豆观察日记,就升级成为“绿豆观察报告”了。
  策略三:习作后置,巧让各级大型活动成为前置体验。
  孩子们真实的经历,酸甜苦辣的体验,是写作最重要的源泉,所以当学校、社区有大型活动时,不妨有效利用,适当后置习作教学,让周围难得的教学资源成为前置体验。
  (三)调查访问,驱动真实素材累計
  在习作公开课教学中,经常发现老师精心准备一个场景,让学生练习写作,可学生一离开课堂,转换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时,有些习作方法,运用起来可就没有那么自如了。所以,教会学生写真实的场景,这非常重要。这也就要求学生养成累计生活真实素材的习惯。
  策略一:记录几次真实对话,为多形式练写提示语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练写提示语》习作教学中,让学生拿出真实的几次对话,现自行描述,再通过回忆,进行修改,保证提示语的丰富、生动。并用星级目标提示学生,要做到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提示语中可以有动作、表情等,通过不断的自我评改,学会丰富的表达。
  策略二:提前进行采访,做好记录,为写作提供素材。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学中,发现文本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把呼风唤雨的20世纪介绍的清清楚楚。在教学中,仅仅了解这是作比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运用。为了利用课堂上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会运用“作比较”这种表达方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前置的任务单,就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采访的形式,记录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的样子、出行的方式,以及有哪些高科技?在课堂上,因为有了爷爷奶奶真实材料,让孩子拿自己的生活,与爷爷奶奶小时候进行比较,使小练笔水到渠成。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充分的准备,才会有后续的成功,所以,有趣的前置任务设计,通过有效的驱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日渐浓厚,写作能力自会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晨瑛.基于能力的习作教学研究 新体系作文[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
  [3]郭学萍.小学生创意写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江明优,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中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4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