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研学旅行的小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例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学旅行课程融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于一身,将课堂搬到校外,凭借团队合作学习的特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本研究通过对研学旅行课程的理念、课程设计的研究,以黑河市实验小学2014级二班学生为个案,在学生多年学习孔子、诵读《论语》的基础上设计了主题为“走进圣人故里 沐浴齐鲁儒风”的研学旅行,对其进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偏远地区学生的研学旅行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研学旅行;小学生;文化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学旅行渐渐被各地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但黑河市开展研学旅行特别是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山东省进行研学旅行的小学并不多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近年来开展了诵读《论语》,学习孔子的专项课程,并不断加强对孔子语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2019年探索了到山东省进行研学旅行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学生收获更大的实践教育成果,也期望能够为偏远地区的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学旅行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课程教学除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培养高尚情操,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系好第一粒纽扣。从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及目标的角度来看,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2.教育学理论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础。“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再辅以实地踏查,将使小学生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受益终身,也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研学旅行有许多的教育理论做支撑,有效的学习方法、规范的学习过程、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当今的研学旅行更加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研学旅行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案例分析
  基于研学旅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研学旅行中教学活动的安排,更要注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所学知识与课内教学的紧密联结。本研究以黑河市实验教育集团2014级二班学生的教学与研学过程为案例,具体培养设计如下:
  1.知识学习的准备
   本研究历时3年,2016年笔者发起动议,提出诵读论语、学习孔子经典,进而提出2019年的研学主题“走进圣人故里,沐浴齐鲁儒风”。
  2.提升文化素养的教学实施
  (1)确定研学旅行中游览内容
  黑河市地处偏远,交通还不发达,研学活动开展起来并不便利,因此在研学过程中,尽量安排所经过城市进行文化体验。本次研学所到城市有济南、泰安、曲阜、烟台、威海、青岛,游览与学习的景点有大明湖、趵突泉、泰山、岱庙、“三孔”、蓬莱、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历史博物馆、栈桥等。
  (2)确定活动目标
  a.布置作业:学生查阅和收集关于将到城市和景点的历史典故、文化名人、地理知识;
  b.交流討论: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学过的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并与老师同学讨论和分享;
  c.在游览城市和景点过程中,了解城市风土人情、文化名人、历史与地理知识同时,通过同学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助人为乐精神;通过提前查看天气预报、讨论下一天的行程、准备所带物品,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d.在游览过程中,侧重介绍文化名人的精典故事,侧重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文化自信”,并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热情。
  (3)确定活动线路
  本着经济实惠、交通方便的原则,设计合理的研学路线。(研学路线图略)
  (4)研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a.研学旅行活动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学生安全。因此,在确定出行前,联系有经验、有信誉、有文化底蕴的研学机构规划路线及住宿用车安排,确保学生的乘车、食宿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b.召开班会,向学生讲解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根据自愿原则对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
  c.召开家长会,讲解研学旅行的活动方式与意义,有条件的家长自愿跟随班级出游,协助教师管理学生;
  d.召开带队教师会议。班主任为每组学生所配备的管理教师或家长召开带队教师会议,讨论出行过程中各项保障问题;
  e.活动准备:让学生带好笔记本和笔,方便旅游过程中进行记录;
  f.活动过程中,导游或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所到城市或所参观景点的典故或背景知识,同学们进行补充,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g.研学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收获的知识,撰写研学旅行心得体会,进一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5)活动过程实施
  a.研学第一天的路线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中的两大名胜:“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和“中国第一泉水湖”——大明湖。
  b.研学第二天,学生们历经2个多小时在雨中登上了五岳之尊——泰山,实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
  c.研学第三天,学生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身临其境地学习儒家文化,知晓儒家典故。在大成殿前,学生们集体诵读了《论语》。   d.研学第四天到达烟台八仙渡,学生们亲历了秦皇汉武唐太宗来此求仙留下神奇故事的蓬莱,还一起乘船感受了“八仙过海”的海上游历。晚上,学生们一起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华夏传奇》,将伏羲女娲、大禹治水、八仙贺喜、凤凰涅槃等一系列经典传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尽收眼底。
  e.研学第五天至第六天,游览刘公岛、青岛栈桥。
  往返9天的研学旅行,学生们领略了自然风光,学习了传统文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学校。这次研学旅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触,更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更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成长成才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
  三、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评价
  1.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实地游览齐鲁文化圣地——山东,一方面丰富了课外知识,增加了对祖国绿水青山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生活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入课堂,在学生真切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会传统文化之美的力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学校所学不到的内容。教师在研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切实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论语》、孔子语录、国家精典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联系生活与文本,奠定学生研学的知识基础。在研学旅行之前,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师生间、同学间相互探讨与分享,使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自由表达个人的想法,教师适时进行点播和引导,理论知识指导研学实践,研学实践又印证了理论知识。因此,不论是在课外学习,还是课内学习,教师都让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3.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教师收集同学们撰写的关于山东研学旅行的作文和随笔,选出文字优美、行文顺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进行展示与范文例读;喜欢摄影的同学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制作PPT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让更多的同学获得了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收获情况,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筆者设计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山东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切地感受到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精神,以及孔子思想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们萌生了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意识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詹海清.研学旅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J].教育学文摘,2019,(08).
  [2]马雪亚,毛锦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以京蒙研学活动为例[J].地理教学,2019,(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4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