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圆同心”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应用型高校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机制逐渐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在长期实践中,四川文理学院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育人机制,实施了“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力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回应了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期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机制;四圆同心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一大批地方本科高校聚焦区域经济社会新发展,转型到应用型高校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有效促进应用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各省各地还纷纷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但是,“应用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一所高校是否为应用型高校,需要相应的育人机制加以支撑。同样,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建立科学的育人机制才能得以实现。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机制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这其中,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最为完善。李晓林分析指出,德国围绕着知识构建、素质锻炼、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建立并形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研究生,从全日制国民教育到成人教育,从社区学院到一流大学的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1]。由此可见,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赵浩华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指出,區别于传统的知识本位与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趋势和热点,它强调以能力获取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式[2]。具体操作上,大都采取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实现“责任共担”。即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3]。
  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引发了许多学者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注,以及对应用型人才育人机制的探讨。黄达人以安康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20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高校作为典型案例,并进行了追踪研究。他在《大学的转型》一书中提出,应用型高校是有不同层次上的要求的,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应用型高校更高的要求是将学校融入国家的创新体系,融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协调发展之中,为国家创新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强调对于岗位的适应性,而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这在很大层面上解释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
  在向国外应用型高校学习办学经验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机制多有创见。张新科在借鉴欧美工程教育模式和经验基础上,提出创新构建“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理念,全面实施“由个体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由表象到本源”的系统化改革,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具体实践中,宁波财经学院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以应用学术型为主的教师队伍;常熟理工学院通过共同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搭建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平台;山东协和学院通过做强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应用型本科教育;常州大学以2.0版产业学院为载体,提升教师从“服务”向“引领”转变;合肥学院在研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特征基础上,强调需求导向,树立知识输出导向理念,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模块化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强化以“学”为中心,实施“双聘双挂”制度,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平台[6],充分彰显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
  如今,随着应用型高校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一大批应用型高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机制,育人成效显著增强。伴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也备受关注。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该如何建设?王洪才指出,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并不存在一个固定模型,而是在实践中建构的[6]。所以,鉴于不同高校对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不同认识,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方才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二、“四圆同心”育人机制的主要内涵
  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教育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7]: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这四个问题历来被看作是课程设计的理论根基。但我们认为,一套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其实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人才培养要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是一项涉及学生、教师、环境、社会等多个因素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充分把握国家、社会、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基础上,科学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在近年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道路上,四川文理学院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分析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育人机制。这四大要素就像四个圆,既独立存在,分别发挥重要作用,又通过大学管理和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相互影响[8]。“四圆同心”育人机制着力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习内驱力
  学校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折射学生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向管理要质量。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措施,把学生是否满意、学生是否受益、学生是否成长作为我们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考核点。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充分体现学生诉求,充分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加强“三全育人”,做好常规管理,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3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