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河流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倩 叶茂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并提出要分阶段进行。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要求自小学至高中全面实施,这意味着研学旅行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逐渐深化地理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同样将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综合来看,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与能力,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幅员辽阔,地域广袤,自然人文要素丰富,为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自南向北横穿市区最终流入准格尔盆地南缘,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内陆河流,也是乌鲁木齐市主要供水来源,如今的河滩公路就是在乌拉泊水库修建河流改道、原河床断流干枯后修建的。今日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对城市内外生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流域内研学资源丰富,以此设计研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各个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相互串联,最终在空间上形成整体性认识,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户外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二、 乌鲁木齐河流域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和内容
以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学生为设计对象,以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为总体指导规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结合乌鲁木齐河当地乡土地理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探究,通过考察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整体特征,对差异性进行研究性学习,从各组成要素综合分析上认识规律,充分感受地理地表空间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特征。
1.不同阶段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
在研学旅行中实践与学习具有引领呼应关系,结合地理学科学习的户外教学,从真实生活情景出发,体验大自然,进而感受到新疆山水壮美,在自然环境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将相关概念、原理、观念等学习内容进行安排,使实践教学有效、高效进行,为了使不同阶段的学生研学后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表1),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探究交流,在实践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生活、家国情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主动发现创新、解决问题,训练科学研究能力,在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同时养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成员间团队合作互助能力。在感受美好生态环境同时,激发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2.不同阶段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研学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和设计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体验同时着重对知识理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增强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在乌鲁木齐河流域设计研学旅行课程中,以地理类、自然类、体验类、人文历史类课程为研学内容,由理论向运用实践,从区域性问题向省情国情方面逐步深入。
三、乌鲁木齐河流域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1.实施前期准备
研学前进行预考察,从教学设计中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影响因素入手,建立完善的保障管理制度,與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充分,从乌鲁木齐市出发,由于沿途线路较长,需要做好风险评估以及应急措施方案。
研学实施前,告知每位学生研学时间、地点、分组情况、研学目标及任务,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将研学指导书、安全责任书发放至每人手中,将此次研学调查问卷、罗盘仪、风速仪、温度计、地质锤、皮尺等专业仪器以及医药箱等保障用品提前准备到位。由于该地区温差较大,提醒学生做好保暖防护措施,遵循野外工作注意事项。
2.实施过程
根据乌鲁木齐河研学资源,采用实地体验考察的方式,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围绕“乌鲁木齐河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主题,将一些教室内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如流水地貌、垂直地带性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实地学习。研学前组织介绍课,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研学过程中重点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渐深入课程内容。教师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开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此次研学亮点:大西沟生态科考、南山天文观测、多民族文化、两岸市区巨变四部分。
在前往乌鲁木齐河上游段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可在行程中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等相关概念。认识沿线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在自然环境中促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在大西沟生态科考点,涉及天文、气象、水资源、土壤、植被、地质、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等多类地理知识点。研学涉及的相关问题主要有:冰川作用、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带来的影响,土壤、植被的检测记录,伴随新疆一号冰川加速消融,分析它会带给我们哪些影响,该如何应对,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同时,感受当地科研人员不畏艰险的品格,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这部分研学活动建议安排在一日进行。
南山天文观测站地理位置和观测环境优良,可参观新疆天文科普知识展厅、天文实验室,实地观测天文望远镜、听天文专家讲座、观看球幕电影。研学问题主要有:了解宇宙星系,恒星形成与演化过程、分析南山天文台选址原因,探讨天文观测对于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好奇心及科学的思考和探索之路。这部分研学活动建议安排在两日进行。
多民族文化这部分主要体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涉及的研学问题有:观察当地民族建筑特点(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饮食、服饰、民俗风情、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精粹。这部分研学活动建议安排半天时间进行。
两岸市区的巨变,此部分安排在对乌鲁木齐河上、中、下游全部考察结束进行,考察时间自由设定。研学问题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城区、牧区和农业区的关系,讲述乌鲁木齐河的历史。发现两岸环境亟待改善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祖国的价值观。
整个实施过程中,带队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另外,学生的准备工作及精神状态也影响着研学旅行的结果好坏,研学的实施全过程要求全面细致。
3.实施后评价
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研学、活动管理、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研学对学生全过程的行为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自评、组评、教师评价。如对纪律性、研学途中认真程度、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知识的迁移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积极度等进行综合打分。学生在结束时也要有自我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在研学结束时对课程实施进行反思。最后研学旅行开展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记录,最终组成一套整体研学材料。
此次研学活动既要注重集体学习实践,又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以引导与启发为主,通过地理户外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对比迁移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机会,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研学活动的课程设计旨在弥补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教学环节,开发乌鲁木齐河地方特色的实践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讯作者:叶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8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