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广睿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积极地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激发学生运动激情,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为终身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和各种业余的活动,尽量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各种体育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了解。那些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体育活动会引起人们各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多次感受下,就会产生对体育和体育活动赞同、喜爱、支持等情感。要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局面,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快乐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成功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被新教学方式所代替。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也可以将文化课的压力放在体育课中释放。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工作,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当时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他们也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通过学习、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课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好体育,有了爱好就能培养学生运动的特长,有了爱好与特长就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真正使学校体育起到“终身体育”的作用。自我锻炼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要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要让学生将自我锻炼变成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将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演示容易出现的错误,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成绩评定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将无趣的运动项目变为有趣的体育活动。例如:中长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可调查表明:将参加长跑练习作为主要锻炼手段的是大多数。只要采用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懂得学习锻炼的目的、掌握动作的基本方法,使枯燥无味的运动变为有趣活动,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加练习。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要让学生将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进行体育活动。
   四、体育教学模式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突破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的需要。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模式,有“发现式教学”“快乐式教学”“小集团式教学”“成功式教学”等模式,发展的趋势由单一性教学模式转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由“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由短期行为转向终身体育能力的追求,注重演绎法与归纳法并举,注重概括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们建立的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不断发展。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突破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建模”是为了“无模”就是这个道理。“建模”表示一种成熟和稳定,“无模”是一种突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学课,仍然以教师的权威性传授和注重身体方面的锻炼模式为主,这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著名华人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创造是科学最重要的本质,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从小培养和塑造。
   五、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也不可能每样都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比如:有的学生说喜欢篮球,有的学生说喜欢足球,有的学生说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素质高低就很关键。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教学;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教学。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体育教师能够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会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瓦房店市第四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5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