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不仅肩负着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重任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语文反思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再次审视思考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反思能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并且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语文解题思路进行整理。
  小学学生已经开始产生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但是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了一点知识内容后就以为自己会了,不求深入理解而急于做题,导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这些学生都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逐渐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重大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反思能力的策略
  1.预习反思:在课前预先布置任务或发下下一节的学案,要求学生提前看一遍课本和学案,在看的过程中要反思这节课主要在讲什么内容,重、难点在哪,有哪些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子,要学习这些内容需要以前的哪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多少生词汇,通过预习发现的不明白的地方在哪等等。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预习反思训练就会逐步建立起反思的好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也能提前使学生知道要在哪些地方注意理解,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2.课堂反思: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状态,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堂思维活跃的语文课比单纯的气氛活跃课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课文《猫的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猫,进行思考,思考猫的样子和特征,或者回想生活中猫的故事,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在分析完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事物的入手点在哪,怎样一步步确定怎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解题反思: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点内容后就喜欢做题,做完题后又局限于这一道题目的掌握上,很少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结果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又很难寻找解题思路了,这可以通过做完题后进行反思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来得以解决。例如造句题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可以先自己造一个句子,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批阅后,还要让学生反思造句的方法,首先明确不仅还之间的关系,如何造句子才能准确,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一看这类题目所采用的语文思维方式。
  4.小结反思: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小结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水平得到了提升。
  5.作业反思:作业中的题目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典型例题,通过这些题目一是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二是它能反映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在批阅以后会总结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通过作业的做与讲就能使学生巩固正确的理解,改正错误的思路。另一方面,作业要限时来做,在规定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作业能体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反应速度。
  6.建立错题本:错题本是用来记录学生错题的,其中需要对该错题进行总结,找出当时错误的思考方法,然后仔细分析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不断总结改正,才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对于整理的错题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按错误类型再次整理,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效果。要发挥错题本的作用,还要经常翻看错题本,经常警示自己,自己才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7.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对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进行反思,改掉不好的习惯,形成促进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小学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片面的认为数学可以用到反思,而忽略了反思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也要积极的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并督促他们进行反思,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小学学生正是身体素质与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小学语文教师们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反思,从各个方面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8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