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构建高效中职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浴晖
“计算机无处不在”以及“数学无处不在”是21世纪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应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本文着重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中职数学课堂这一课题。
1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产生出积极的情感,主动进行学习,由此方可取得高效收获。在中职数学中,大多数学生由于其高度抽象性,而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兴趣索然。而通过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由此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较能够非常便捷地对某种数学情境进行创设、改变和探究,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能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发现、思考,并得出结论、归纳分析。
如在点的轨迹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这样的两段动画:“嫦娥一号”在太空中飞行的轨迹和太阳、月亮、地球的运动关系及轨迹。通过这两段动画来让学生明白轨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接着为学生呈现问题情景:“靠在墙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放着一个物品,那么这个物品是会直直地摔下去呢,还是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飞出去呢?”接着就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员工数学建模的过程。为了帮助探究,首先引导学生猜一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见解,然后让学生试一试,利用几何画板追踪点功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做出严格的证明。
2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动态效果,对实际生活情形进行生动有趣的模拟和呈现,能够使生活与数学有效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如对于概率相关的知识,学生往往都只是有一个好像应该如此的感觉,并没有能够真正地理解。特别是抛硬币、抛骰子及摸彩票实验,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但是太费时间,而且次数太少,难以达到效果,又枯燥,因此很多教师都是一句话就带过。这就让学生感觉有那么回事,可又满腹疑问。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不仅可节省时间,又能进行多次实验,同时还能够进行对比,能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归纳出有趣的结论。这样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
3 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变直观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是在创造过程中像试验性的归纳科学。”由此表明,数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能够将数学进行直观的表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通过实物操作也能够表现出知识关系,但是若超出实物层面,则不能进行很好的表现。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突破了实物的局限,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化,由此为数学实验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如在立体几何的相关教学中,一个可以随意旋转、伸缩和倾斜的动感几何体课件的演示,就能让学生实现对相关图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同时通过课件还能够准确地揭示和把握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有用。以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推导为例,在进行推倒时需要将一个三棱柱分解成3个三棱锥,这个过程中图形变化十分巨大,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一时间难以理解。此时,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将整个切割过程进行模拟,然后从头到尾地展现给学生,并在讲解的过程中将需要比较的两个三棱锥逐步恢复到切割前的状态再分开。通过分开→复原→再分开的演示过程,学生能很清楚地得到所要推导的结论,对于教师的讲解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景中,彭翕成.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J].数学教育学报,2009(5):
1-7.
[2]麻庭富,胡群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J].科学咨询,2009(2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5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