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物理德育渗透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道贵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十几年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物理德育渗透,以下是我从教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体会。
  一、安全重于泰山,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物理德育渗透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例如:在讲解惯性现象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此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要中速行驶。在讲解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超过电路中充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这样就容易引起火灾。在讲解光的反射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灯的原因是如果开灯,车内的物体就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那么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为保证行车安全,因此汽车在夜间行驶,车内不允许开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了安全意识。
  二、思想决定出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是物理德育渗透的关键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共发现太阳的九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而第九颗行星冥王星由于轨道离太阳太远最近被排除这个家族,这说明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观点。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至宇宙星系,小到基本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从实物到场,无不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从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力的相互作用、电磁的统一、原子中的正负电荷、光的波和微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等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价值。这些都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三、授之以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德育渗透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就更应该,也更容易找到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授之以渔”,切实贯穿创新思维的呢?
  (一)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牛顿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是星体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描绘了人造卫星的宏伟蓝图。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物理教学中除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
  (二)鼓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勇于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应尽可能在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及提示有关材料基础上,把寻求结果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智力劳动的甘苦,从而激发其探索精神,使其创新思想得到培养。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思维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与动手的素质。
  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从而发现新现象,新问题,提出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李政道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以及开放实验室可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8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