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创新;二、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四、正确引导学生创新;五、鼓励学生创新质疑。
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学会学习”、“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小学数学教学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多种手段促进创新
在教学中,大量地运用谈话式、研讨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并具有独立思考的主体性。而教具的合理运用,则可以促进学生的直观认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想象。事实上,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于小学数学中的一些难点突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再合成一个长方形,进一步推导出s=∏R2:。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逐步演示平均分成不同份数后,拼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就能够较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揭示出圆面积公式。同时,多媒体技术集声、光、电子黑板、动画于一体,能迅速出题、解答,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便于辅助课堂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当然。如果能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将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创造力。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让学生动手硬纸条、图钉做成一个角,拉动一条边,观察后谈看法。“你可以看出什么?”“边拉得越开角就越大”,“边收拢,角越小”,“角的大小与两条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逐步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
二、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要重视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情绪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课堂中的讨论可通过变换座位的排列方式,改变传统的直线座位排法为环形排列座位的方式,时而小组讨论;时而全班讨论;时而生问师答;时而师问生答,开展热烈的争论,老师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加以引导。再如,上课前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这个谜底学生费了好大功夫才猜出来是草莓(‘草没’的谐音),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语“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梅(‘羊没’的谐音),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询问学生: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来,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就猜到了。经过这样的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到已知面积公式推导中去思考圆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突出在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多种课型,教学程序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固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完成每学期的课程计划任务。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因而在《自学练习法》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加强预习,并不对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学,但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初步理解要学知识。并能提出自已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等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四、正确引导学生创新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一)、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连接点。(二)、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五、鼓励学生创新质疑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问题应注意两点:
(一)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善找关节点设问,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概念对比法则对比、公式对化和解决对比进行设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加强记忆,融会贯通。
(二)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抓好集体设问、讨论解答。如围绕教学内容在班上展开以班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小结,这样,即可以培养问题的习惯和提问的勇气,便于老师即使掌握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梳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站在2l世纪的高度,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真正为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