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支持性同伴关系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贞贞

  摘要:环境作为外因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伴关系作为精神环境的一种,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更不能小觑。同时,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人,其社会能力的发展影响着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要促使儿童社会能力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好的外部环境不可缺少。本文选取支持性同伴关系和儿童的社会能力发展两个维度来探讨二者的发展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支持性;同伴关系;儿童;社会能力;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26-03
  
   一、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1.同伴关系的重要性。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个人的发展都不可能独立于这个大环境之外,儿童的发展也不例外。尤布朗芬布伦纳从社会生态学方面对环境做了精辟的分析并认为:环境是包含有机体本身以外的,影响人的发展或者受人的发展影响的任何时间或者条件。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复合函数来表明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即D=f(PE),其中D代表development,P代表people,E代表environment。如果对环境进行细分,可以把个体的生长发展环境划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的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环境,包括自然空间,用具,认得活动,角色以及人际关系模式等。中间系统由微观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比如家校关系,同伴关系等。外部系统指的是个体不直接参与,不直接作用于个体,通过各种途径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比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宏观系统指的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文化或亚文化。这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由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所构成,即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那些有形的静态的,如物质材料、设施、场地、自然条件(如声、光、色彩、温度、气味)以及班级规模和座位排序等。精神环境则是无形的,动态的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班级气氛。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同伴关系是属于中间系统中的精神环境。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库利提出首属群体理论,他所指的首属群体是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青少年的友伴群体等。另外一名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代提出了重要他人理论,指出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家长、教师和同辈伙伴等。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儿童成长早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学校,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比家长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良好的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观点采择、自我认识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不良的同伴关系会使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消极的社会经验,不利于其发展。
  第二,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良好的积极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些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后盾和依赖。
  第三,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受欢迎的儿童能够在学习上得到同伴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更容易适应环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相比之下缺勤率比较高。
  2.同伴关系的定义及分类。既然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同伴关系呢?同伴关系是指年龄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近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同伴关系进行不同的划分。有的学者从儿童个体的社会接纳水平这一角度,将儿童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型,一般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矛盾型五类。受欢迎型属于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属于消极不良的同伴关系,一般型则是属于中性的,而矛盾型在儿童早期不明显。还有的学者则是从儿童同伴关系的支持性这一单维度进行专门研究,将同伴关系分为支持性同伴关系和非支持性同伴关系。支持性同伴关系是指同伴愿为儿童提供各种社会支持,包括信息支持,材料支持,情感支持,陪伴与共同娱乐支持等,特别是当儿童有这些方面的需求时。虽然二者有所不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受欢迎型则有利于形成支持性的同伴关系,而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则更有可能形成非支持性同伴关系。
  二、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
  1.社会能力的构成。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不仅包括社会交往,行为能力的一面,而且包括社会品质的一面。对于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包括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等),亲社会行为能力(包括主任,合作,分享,对他人负责等)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指儿童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是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基于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儿童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其他两种能力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而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则会带动其他两种能力的发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社会能力的价值。社会能力对儿童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首先,它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友好的同伴关系。其次,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儿童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再次,有助于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支持性同伴关系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哈吐鲁在两种不同性质人际关系理论中把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垂直关系主要指儿童与成人(如父母、老师等)的关系,其性质具有互补性,即成人控制,儿童服从;儿童寻求帮助,成人提供帮助。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促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水平关系指与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关系,其性质是平等和互惠,主要功能是给儿童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经验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哈瑞斯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环境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享环境。儿童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并不总能迁移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他必须参加并认同一个社会群体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在上文同伴关系的价值中提到,同伴关系可以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而在儿童社会能力的的价值中也提到了社会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友好的同伴关系,即积极友好的支持性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友好的支持性同伴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支持性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1.支持性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可以为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主动,宽松,友好的交往背景和平等的交往机会。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具体作用如下。
  第一,它有助于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几代人共同为一个孩子的发展呕心沥血,自我中心理念随之加重。支持性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与人交往的积极环境,鼓励他们主动交际,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学会为他人着想的心理情感,而且有助于他们借助其他孩子的行为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及时做出矫正。而且,随着交往经验的积累,儿童还能逐渐养成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第二,它可以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对于交往和归属感需要的满足,这是儿童健康交往心理的基础,有助于儿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如果儿童处于非支持性的同伴关系环境下,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多消极行为,儿童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样一来,儿童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被压抑,亲社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降低,严重阻碍其社会能力的积极发展。
  第三,它为儿童将来的杜会角色做好了准备。儿童善于也喜欢模仿,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更是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平等的模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积极地对成人世界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仿、探索。例如警察抓小偷,男孩子扮演警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正义感;照顾小布偶,有利于激发他们内心的关爱情感等等。这些模仿行为对儿童将来的社会角色的形成是一种积极的准备。
  第四,它有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与同伴积极交往,逐渐掌握一些积极的交往技能和策略,掌握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模式。在出现冲突时,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儿童往往能够提出更多的策略,而且他们所提出的策略反映出亲社会性、果断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特点,而被拒绝儿童往往提出过分攻击性的、怪异的、不恰当的策略。
  第五,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由于儿童自身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具有很大的情绪性,很容易受其他环境影响。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榜样”的树立可以帮助儿童对品德规范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在儿童意识中稳定下来。在以后遇到相类似的情况时,儿童就会通过他们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情绪性明显降低。
  2.支持性同伴关系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作用途径。支持性同伴关系作为一种无形的动态的精神环境,要实现其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因素,比如教师。
  第一,树立榜样。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揭示了榜样在儿童社会学习和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谓观察学习,与直接尝试学习相对,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行为而内化为一定价值观念,形成一定行为习惯的间接学习。第二,强化。包括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当某一个儿童做出积极行为或者在同伴交往时流露出积极情感态度时,教师对此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得儿童在今后做出相类似积极行为的动机得到强化和巩固,这就是直接强化。对这个儿童的的直接强化扩展到所有观察到这一强化过程的儿童,对其他儿童的行为也会产生一种积极促进作用,这叫替代强化。第三,教导。当儿童在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对儿童加以教化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支持性同伴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而且有利于儿童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增长。
  (二)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对支持性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社会交往能力较高的儿童,显示出更强的自信心,愿意积极主动的与不同的友伴互动,遇到矛盾纠纷时,更倾向于积极主动的交往策略和交往行为,善于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人着想。
  2.社会能力较高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他们善于也愿意与同伴分享合作,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内部归因策略。
  3.社会能力较高的儿童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面对新的环境,无论是新的学校或者新的班集体,他们都能够凭借自己较高的社会能力很快融入到同伴群体中。
  这些都有利于儿童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情感,彼此信任,善于合作,形成支持性的同伴关系。
  四、结语
  支持性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可见一斑,但是在现实中,无论是我们的教师或者家长对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希望此文能够对我们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警醒作用。当然,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因素。为了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关注其他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纪红艳,刘春蕾.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33.
  [3]杨慧芳.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因素及功能[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1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5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