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整合更有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客观地说还没有什么突出的实际效果。问题在哪里呢?究其原因,课程整合是个新事物,目前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榜样”,所以大家都是在摸索。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整合实效不大,信息技术往往成为演戏的道具。
  由于平时对课程整合的实践不足,这种演戏式的使用常常会走样。如一次语文课《鸟的天堂》,学生一会儿欣赏鸟岛的风景,一会儿又在网上查询鸟类的相关知识,最后教师还设计了在论坛上讨论保护鸟类的环节,忙了半天,却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显然这节课唯独少了语文本身应有的一些东西。比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句子的优美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像这样的例子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中经常见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学科教学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舞台。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时时清楚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和认知工具。要用什么信息技术、方法策略,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是否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课程整合主要在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像上面提到的那个教学设计,显而易见,开完课就没有人会用它,因为它只出彩而对教学没有实际效果。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更不是让人参观。在进行整合实验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将教学质量搞上去,这样的“整合”才是真正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那么一线教师可以怎样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呢?
  1 从小做起
  在开始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切不可为整合而整合,贪大求全,追求所谓的完美,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失去继续整合的信心。由传统方式到整合方式应有一个过渡转变,要分步实施,局部易做、可控、可测,从某一方面着手,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
  课件就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个问题。课件的开发涉及多方面的电脑技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完成的。即使有好的课件,这些课件的生命力也不强,演示过后往往就被束之高阁。原来目前的课件绝大多数都是无法重组的教学整件,不利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需要。于是“积件”代替“课件”成为教师的新宠。而积件是根据教学需要而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相对来说,积件的开发就比课件容易多了。如果说课件是机器的话,积件就是零件,一线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开发几个零件往往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与此同时,各种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为广大师生制作积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和创作工具,各种教学管理软件平台(如考试评价系统、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系统以及各种教学支持系统)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有效,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
  2 合理使用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新三机一幕和校园网络。硬件的完善使课程整合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各学科尤其是主课都有大量的教学光盘,许多教师就利用这些光盘进行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学课件的设计过多地考虑“教”的方面,比较少地考虑“学”的方面,因而使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以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而且师生的直接交流随之减少。这种模式不能适应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许多问题到了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才发现。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过多强调多媒体计算机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以至于多媒体的应用局限在“媒体论”的阶段,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
  新三机一幕的使用并不意味着黑板、粉笔就是落后的。既要坚信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一方面,要看到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局限和不足的一面,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象的乐趣。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所以目前有的学校公开课已经不再强调要使用多少技术手段,而是注重实用性,数学题目的演算、汉字的笔顺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讲解。例如数学上的一些拼图内容,能让学生用学具操作的就用学具,教师演示最多使用实物投影。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会比拿着鼠标在电脑上拼图差。语文的朗读更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3 加强合作
  在网络上,许多教师在谋求建立一种“教师联盟”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是某个学科教师的网上联合体,但更多的是由跨学科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等自愿结成的联合体,这种网络教师联合实体大多组织结构松散,也可能是由某种契约或需求所聚集起来的。但他们在网上进行了实质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了业务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培训活动等,他们也有的通过网络组织了跨地域性的合作式学习活动,尝试了远程教学的实践活动。目前各种网络教师联合体的集体力量和社会影响力还相当薄弱,运作机制还有待成熟,一切都处于一种萌芽发展的状态。但可喜的是这些教师的联合无形中已经凝聚为一股集体智慧共享共进的力量,它对于推动课程整合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将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在校内,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沟通。举个例子,在目前的教学格局下,各个学科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各个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畅通。如信息教师在教学生用Logo语言绘制正多边形的时候不仅会涉及数学中关于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还与英语学科中的部分单词密切相关。所以如果这三门学科的教师能进行一下沟通,就能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对于学科课程上特别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部分内容,学校领导可以组织相关教师一起攻关,以求突破。如英语的单词和语法,目前已经出现不少优秀的英语学习小软件,这些软件都是一线教师设计和开发的,虽然在界面等方面比不上商业软件,但是非常实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工作者还要在实践中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6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