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邴起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现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是:思维单纯、依赖性强、辨别事物的能力差。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感知课堂知识的同时,敢于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由依附性转变为发散性思维。这样,才可能把知识学活、学广。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抓住小学生的特点,从兴趣人手,通过“全方位,多视角,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期达到既定教学目的的一些做法,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商讨。
  一、多媒体引导。由浅入深地进入学习情境
  兴趣,产生于渴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幻灯透视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起着桥梁的作用。我认为要学好数学,首先就得让学生对数学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而数学兴趣的培养,首先是老师的诱导应是由浅入深地进入学习情境。可以说,老师是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我认为,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经历酝酿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能力动手、动口、动脑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对小数知识,已在三年级时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不要过早的给出结论性的模式,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参与探索讨论、研究交流的活动,自主归纳和概括小数的意义、数位及性质等数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就利用多媒体,通过幻灯片透视丹顶鹤、信天翁、鸵鸟、公鸡,学生会下意识地认识道:丹顶鹤、信天翁、鸵鸟、公鸡这些动物的形状特征,非常形象、逼真、有趣。学生会自然地产生对鸟的喜欢、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数学课上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观察情景图后,就要引导学生:什么鸟的蛋重?重多少?什么鸟的蛋轻?又是多少千克?引出小数的概念,这时学生会好奇,产生学小数知识的强烈欲望,争先恐后地试读小数的读法。接下来学习小数的读法就会水到渠成。学生通过阅读图中的文字信息,激发研究鸟蛋的兴趣,这样就会潜意识地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原来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呢。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既学到知识,又联系实际生活,感到有趣、有意思,爱学、记得牢。
  二、促进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课堂质疑问难
  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瞬间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进而激起对问题的好奇心,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兴趣性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它是打开思维大门、开拓思维空间的钥匙。兴趣的培养首先得让学生敢想象,哪怕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一位大学教授在讲授人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教师给他的学生出过这样一道题――要从河对岸过来有多少种方法?学生答:游过来。教师:可以。学生答:从桥上走过来。教师:可以。学生答:飞过来。教师:可以。学生答:从炮筒子打过来。教师:可以。从这里看出美国的教育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多么的宽松,值得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想象,质疑问难呢?在学习小数乘法混合运算应用题时(五年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我就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形象地展现滚滚长江上的航运事业。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运输的速度,运输小麦的费用,并能大胆地想象出三峡蓄水给运输业带来的发展变化。把学生从枯燥的教材中和单调的课堂内调动起来,使其接近丰富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外部给学生的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
  三、利用电教媒体增强探究氛围,加深理解知识的深度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样,所得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记得牢固,运用灵活。而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我借助电化教学,利用多媒体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增强探究知识的氛围。
  戈登・德莱顿说,“一个新的想法是老要素的新组合。”由此可见,拥有丰富的信息并善于组合它们是新思想产生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新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新念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思想的诞生,从而做到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5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