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宇红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关键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在我国高校招生体制中,高考招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校录取新生的一贯作法,高考制度在高校选拔人才中做出重要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长期实行的单一的高校招生模式也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教育界的探讨。目前,我国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快速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和多样化的人才,然而,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以其相对固定的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的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教育界做了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高校招生朝多样化方向改革。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关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当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如何适应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一些思考。
  一、高校招生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校招生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进入“十二五”期间,已开始向高等教育普及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生源数量下降的条件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将加快。伴随着这一过程,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过去单纯培养精英人才转变为培养精英与普遍提高广大国民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的功能并存,同时担负着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高校招生制度的职能也从过去高校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
  1.高校招生制度承载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功能。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招生制度的设计目的是要选拔具有发展潜质的各类优秀人才。在选拔人才中,既要重视选拔各门功课学习优秀的全才学生,也要重视选拔具备不同学科专业发展潜质的特殊人才。对前者的选拔,世人一般没有异议;对后者的选拔,我们认为,单纯依靠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用现有的招生选拔是无法实现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家钱钟书如果用现有的高校招生模式是很难选拔出来的。
  2.高校招生制度担负着为各行各业选配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种类型的格局,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类型主要有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等等。所设置的专业覆盖了十多个学科,上千个专业。高等教育层次有本科、专科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多专业、多层次的。同时,针对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的差异,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院校在选拔人才上有着不同的要求。高等教育为国家选配和培养不同领域和不同特色的人才,各高校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办学特色,选拔不同特质的学生。此外,学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有条件地选择学习专业。这样,高校招生制度实际上为国家选拔和培育专业人才进行了一场初次的资源分配,同时,也使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
  3.高校招生制度对中学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我们通常说,高校招生制度是指挥棒,人才选拔模式对中学教育内容和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是深远的。目前,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这就把青少年成长过程全部纳入应试教育过程,这对青少年全面成长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学生把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书本学习中,从学校到家里,再从家里到学校,很少接触社会的其他方面,这对青少年的思想、身体、心理成长也是很不利的。当前大学生中暴露的一些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增多反映出中小学阶段的全面教育的缺失。中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创新潜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培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总之,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角度看,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制度面临着一场改革。
  二、目前我国高校各种招生办法的绩效分析
  1.统一考试招生公正、高效,但存在一定弊端。我国高校招生主要是依据统一考试。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以来,这种招生录取模式在我国高校的选拔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至今被公众认可的一种公平、公正的高校录取方式。三十年中,统一考试从过去的全国统一考试发展到现在的各省统一考试,从“大一统”考试转变到更为灵活的“小一统”考试。概括地说,这种考试主要是以“统一性”为特征的。尽管这种统一性的考试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文化传统是相适应的,且多年来是富有成效的。但是,这种招生考试模式在人才选拔上也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一考定终身。高考后我们就会听到不少学生讲没有发挥好、考失手了,留下了许多遗憾,甚至是终身的遗憾。换言之,一次性考试使因种种原因失误的考生失去人生第一次选择机会。二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单一性”。高考的“统一性”决定了选拔标准的“单一性”,无法有效地选拔出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潜质的人才。三是高考的“统一性”有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在的招生模式下,教与学无疑都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全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很显然,学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只能投入到学习之中,而别无选择。从人才选拔的角度上“钱学森之问”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自主招生提高高校人才选拔培养适应度。从2003年开始,我国高校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模式,到2010年,全国已有80所高校采用自主招生模式。同时,复旦等上海三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北大录取中学校长推荐学生,另有33所高校组成“北约”、“华约”等4个联盟推行自主招生模式,打破了以分数论英雄的统一考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确实存在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自主招生模式而言,是一种创新。但是,就目前自主招生实践而言,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认为,自主招生改革的重点应该突破高考科目和内容的限制,设置符合高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科目及内容,重点考查高考无法考查的学生的知识广博度、道德判断、价值取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志趣才能、发展潜力等综合素质,确实选拔在某方面有天赋或特长的偏才、专才和奇才。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培养资源、培养特色和培养方向,利用招生自主选拔那些志趣、专长和潜能与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相符的学生。总之,自主招生要把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测量及其评价作为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重要基础。诚然,目前自主招生还应该在一定规模下,录取的比例不宜过大,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赢得社会的认可。

  3.多种招生模式探索,促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省高考在考试科目、计分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江苏省和山西省为例,两省在高考改革上做了许多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江苏省根据《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任务分解方案》,逐步实施多元录取办法。比如,目前实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模式和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再如,从2011年开始,江苏扩大到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单独考试和省内民办高职院校和少量原专二批次录取的省内公办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试点注册入学的录取模式。山西省2011年招生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选拔体系,积极支持高水平大学探索进行自主、推荐、定向和破格等录取方式的改革。高校在招收保送生和实行自主招生时,由普通高中学校向试点高校提供学生高中阶段成长过程的写实性记录和综合发展报告,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对高等职业学校试行自主招生。试行的学校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招生学校(或专业)所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行组织专业考试。试点学校可采取“高考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专业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模式。两省对高校招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从国家人才培养来看,这些招生模式改革,有利于实现分类分层次地、全方位地、有效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关于高校招生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校招生模式改革涉及到公平公正选拔人才、中学教育改革、学生全面发展、减负等诸多因素。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需求,借鉴一些国家高校招生经验,并充分考虑到招生的公平、公正性,笔者认为,招生制度改革不妨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的模式,“开放两端、多次考试”,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的方式进行高考与招生改革。
  1.选择多次考试模式。在统一组织考试的前提下,每年开考两次,如安排在一月和六月或三月和六月,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一次或两次考试。考生的成绩可以按两次考试中成绩高的一次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分数。考生仍可按现行的平行志愿填报志愿,录取工作可以在七月份进行。两次考试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避免和改变考生一考定终身的状况,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次考试或参加两次考试。同时,两次考试可以较有效地减缓考生的压力。中学组织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几门高考的课程,所有高中生可在前两年完成非高考科目的学习和考试,最后一年主修高考科目。两次考试的试行也可以为将来多次考试打下基础,进一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2.选择自主考试招生模式。初期可以重点大学为主,如985、211大学等,按招生计划5%~10%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定位重点在于选拔与本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生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定在第一次高考之后,第一次高考成绩可作为自主招生学校对考生考查的基本参考,同时,也避免了高校重复考核某些科目,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上。对于符合高校选拔条件,包括特殊人才的选拔条件的每个考生可以报考2~3所高校,由各高校独立举行选拔考试,并采取提前预录取方式。每个考生可能能拿到几个学校的预录取通知书。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可以自主选择(确认)上哪一所学校。随后,在省考试院的统一管理下正式录取。而最后,每个考生只能被一所学校正式录取。当然,随着自主招生模式的日趋成熟,普通高校可以自主招生一定数量的学生。
  3.开放式录取注册入学模式。对高校招生中有计划余额的高职院校可采取注册入学模式。注册录取的学生必须是高中毕业生。换言之,注册入学的学生,可以是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可以是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特点制订出注册录取的相应条件,所有注册入学的学生必须符合其所报高校确定的录取条件。
  综上所述,高校招生制度担负着人才选拔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教育大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高校招生制度不仅直接影响中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问题,进而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现阶段高考改革不易变化太大太快,应该稳步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自主招生方向推进。“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招生模式对推进高考改革的有着较好的张弛掌控作用,在运行过程中可逐步扩大两端比例,减少中间比例,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