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张弛有度,让自主学习更富有生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花

  摘要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该建构自己的角色,更好地促进个性化学习,做到张弛有度,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每一位教师应研究的深刻话题。
  关键词 铺垫 引导 放手
  信息时代,教育为学生服务。新教育的时代赋予教育者新的使命,教育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教师的职责就是提供服务,产品就是这些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产品好不好,取决于服务是否完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固有的引导作用,原有的引领者与主导者的地位再退居其次,更多地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动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努力做到张弛有度,让自主学习更富有生命力。
  下面以我在教授“牛津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努力做到这几点的。
  一、巧妙铺垫,降低难度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简化的形式,解放学生的记忆,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所以在课伊始,我通常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课时的重难点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授“牛津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时,我通过与学生闲聊的方式,引出minute,glad,met,have a chat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部分形容词fat,thin,tall,short,big small,long的温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为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降低了难度。
  二、自然过渡,轻松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要自然地过渡,一节课就像有一根线始终连接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钻研教材,研透教材,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学得轻松。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单一地利用书本上所提供的信息,按部就班地进行传统教学,便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信息沟通,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情绪也会随之低落,学生难以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展示学生熟悉的事物,建立必要的信息沟,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问难,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活动。在问一问、猜一猜的过程中,巩固对新知的学习,完美地体现由老师引导、扶着学习的环节,这样自然过渡,使学生轻松学习。
  三、及时放手,愉快探索
  在大多数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总是小心翼翼地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学习,不敢有放手的过程,看上去学生学得非常扎实,其实扼杀了一批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怎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多地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重大责任。所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怎样的平台,提供怎样的场景,也是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学“牛津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时,多次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感知。在新授阶段结束以后,对课文的学习,我一改往日常见的听录音回答问题变看问题后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一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独立概括的能力,而后我也没有仅仅停留于学生的朗读,这种做法只达到了读英语的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描述su Hai和su Yang的话题,真正实现用英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放,从而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零散的语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适时引导,运用语言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从交际理论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其实质就是交际。英语的语言输出是通过交际这个手段实现的,也是以交际为目的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在交际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想说的欲望,设计出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
  在教授完“牛津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时,我因势利导,设计了“去商店买衣服和谈论家庭成员”的话题,不给任何要求,只要与本课形容词比较级有关的,尽可说出,在相互问答与比较中,每组学生说出好几对比较级。这一环节,教师适时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空间。这样一来,既显示出了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又体现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自主性学习能力得以确立。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每个老师所关心的,也是每个老师想努力做好的研究课题。我们不妨多研究一下教材与我们的学生,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让自主学习更富有生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