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淑梅

   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在现在的高考中,语文阅读题占有较大的分值,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先使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习中,学生就是自己的掌舵者。接下来老师再配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把阅读在方法、过程、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轻松掌握,使学生经历一堂真正的阅读课,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意味着老师不占据课堂提问的主导权,一旦主导权转移,授课中便多了许多无效的环节。“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何为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们将针对提问的对策和方法详细地谈一下。
   一.小化问题、细化问题
   要讲好一节语文课,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教师如果仅仅提问一个或者两个问题是囊括不了一节课的重点的。授课内容必须要重点突出才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站在一个高处把本节课的大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在一步步的层层深入、剖析问题的过程中,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不等的小问题,这样一来,教师最初设置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里的提问也不是指学生就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通篇的提问。例如《离骚》一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并没有像以往的文章一样先进行文字的疏通,也没有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本课采用的是让学生预习的方式,在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疏通文意,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老师提出问题:在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你希望老师为你讲些什么?在预习后学生们提出了两个大问题,本文中屈原用了比喻表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比喻?本文重点描写了屈原的几种感情,学生们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居多,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应把第一个问题作为本课的重点授课内容,在探究《离骚》中关于比喻的问题时,将其细化为几个具体的小问题,比喻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具体分析。在符合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问题的切分与细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听课效率的效果。
   二.找角度、细琢磨
   要想使学生在一堂课上真正的有所收获,就要从学生身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地提问。以《荷塘月色》为例,要想把这些老题材的文章讲出内容、讲出精彩,就要仔细地琢磨、认真地思考,笔者认为应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散文之美”上,围绕这一点设置相关问题:作者为什么夜访“荷塘”?具体描绘荷塘那些景色?文中通感手法体现在哪里?找到以上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他们才会在课堂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体现提问的层次性
   教师在对文章进行通篇的分析以后,从整节课入手、设计出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问题,并且从本组问题的设置入手,全方位地进行分析,由浅到深,直至解决问题。例如在鉴赏《山居秋暝》时,可以进行如下问题的设置:你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下这首诗吗?王维的诗素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称,那么在这一首诗里,作者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呢?从诗中你又能提炼到那些信息呢?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把本首诗翻译成现代文吗?通过对问题的一个梯度的设置,可以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个最大的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掌握知识,收获自信,获得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师生间交流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授课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有很多,要根据每一篇文章的课文内容来定,要讲出自己的思想,讲出自己的风格,把语文授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合二为一,在有效提问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淑梅,教师,现居河北昌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