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路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主轴推进教学活动是常态。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162-01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获得审美体验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促进课堂生成,因而呈现出“碎片化”的现状。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本,借助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通过深度理解文本,以多样、有效的提问,不断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发生。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的数量多
一节语文课上,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断提问。过多的提问使得一篇篇课文被分解,师生的问与答冲击了学生的读和悟。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教师依然是提问的主体,依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不放手,教师便通过数量繁多且又细碎的提问来改变“一言堂”讲授的现象,其实质依然是“讲”。
(2)问题的思维偏低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引导性,还要具有思维的启发性。然而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缺乏深刻思维的引导性。学生的思维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久而久之,还会养成思维的惰性。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
(1)转变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提问要增强生本意识,从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问题,变教路为学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认知水平分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获取信息的检索性问题,到理解内容的解读性问题,再到整合多种信息建构、生成意义的复合型问题,体现提问的序列和层级,指引学生逐渐进入深度思考。其次,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采用活泼、生动的方式,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以此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疑难点。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课前,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做好预设,也可以对学生做好前测,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让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最后,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基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2)聚焦核心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开放性
“整合”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化零为整,强化整合意识。整合课堂提问,可以简化教学过程,还可以减少课堂大量无效的提问,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对文本更集中、更深入地阅读、发现和探究,教师就要聚焦教学目标,结合目标设计主问题,抓住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能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能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的问题;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回答的开放式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考虑减少问题的数量,增强思维含量,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把教师的教和问转化为学生的学与思。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第八次》,课文描写英格兰受到外国侵略,布鲁斯王子带领人民顽强地七次都失败了,后来看到一只蜘蛛结网而受到启示,带领人民进行了第八次战争,赶走了侵略者。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布鲁斯王子是如何受到启示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以“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核心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或朗读圈画、或交流,阅读实践与思维活动同时发生。这课的教学还可以通过“曲问”的方式提高提问的包容度,即“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设问,而是另辟蹊径,从‘矛盾’处设问,绕道迂回,从而使学生开动脑筋取得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主动质疑的机会,更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指导学生对文本的不解之处提出疑问,对句子深意以及文章的语言形式进行探问,对由课文内容所触发的延伸性、拓展性问题进行追问。问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的指导和引导,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质疑、思考、解疑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地深度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