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结构,促进深度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试着探索深度学习的路径,本文从教材结构调整,来促进深度学习。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几何”部分时,发现“圆”和“圆柱与圆锥”两部分内容是密切关联的,它们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一致的,可是它们在内容安排上被隔离开了,这样就削弱了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联系性。笔者试着探究两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把两部内容安排在一个单元,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教材结构 知识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51-01
一、教学中“圆”和“圆柱与圆锥”的内容编排
二、主要内容教学
(一)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是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经过测量计算得出圆的周长的,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1.测量圆的周长
滚动法:在尺子上滚动圆,注意在圆上做个标记,正好滚动一周到标记的那一点就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了。
绕绳法:将线绳绕圆一周,再将线绳拉直,测量线绳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测量出你手中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填好记录单,然后找到它们的倍数,得出结论。
2.探究规律
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π),它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小学阶段,我们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π≈3.14即可。现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
推导圆周长公式: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推导出圆周长公式。C=πd,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所以C=2πr,知道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圆的周长。
(二)圆柱的表面教学片断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2.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 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三、对“圆”和“圆柱与圆锥”衔接的探讨
加强“圆”和“圆柱与圆锥”单元编排的系统性:
1.知识结构和數学思想方法
2.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圆的内容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在本单元中,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联结在一起,圆的面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比较合理的。
圆柱的表面积和圆,圆柱的表面积是沿着高剪切下来,把圆柱的表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和两底圆的面积,其中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有关,底面积为两圆的面积,这样就圆柱的表面积和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建立了关系。
综合上面知识点,可以看出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联结紧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与圆柱的表面积联结紧密,圆的周长和圆柱的体积联结紧密,圆的面积和圆锥的体积联结紧密。可是圆的内容在上册第一单元,与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隔离开了,时间上相差一个学期,所以在教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内容时,许多数学生模糊或忘记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内容,至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更是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是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提问“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忆起来比较困难,忘记了学过的转化方法,圆柱的体积是利用类似圆的面积转化方法推导出来的,两者在推导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在回忆转化方法时,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已经遗忘,时间相隔一个学期,此时需要老师把上册圆的内容重新讲解,这样造成知识点衔接不紧密,耽误课程进度,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连贯。笔者建议应把“圆”和“圆柱与圆柱”安排在一个单元,这样教学过程比较流畅,知识之间的过渡也会很自然。
参考文献:
[1]刘德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J].教学探究,2016(6):33.
[2]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78-279.
[3]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