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向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计算机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我国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信息技术教学,现在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我所教的学生中,大多数不会打字,如果在教学中单一讲解。学生回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我采用打字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就比赛结果看那些学生掌握得好些,在全班同学中进行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保持积极性。
二、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学科”教学,只重视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八年及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文言文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以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并茂的形式,来学习语文课中枯燥的文言文。
五、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对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缺少资金,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应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量提高广大落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总之,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779.htm